返回

第三十二回 衆口铄金人言可畏 孤身仗義箭發無虛

首頁
    枉然?” 那商賈似的過客道:“這也難料。

    聽說王府中能人不少;王爺又結識了不少英雄好漢,就連那位十二年前名震京城的李慕白,也是王爺的朋友,他們若聞知王爺寶劍被盜,豈能袖手不管。

    ” 玉嬌龍微微一怔,忽又想起那夜在窗外聽到父親祝告的那番話來。

    她不覺一咬嘴唇,恨恨地想道:“我偷書焚書,竟做出有愧于心之事,都是為了獨擅秘傳拳劍技法,使自己無敵于天下,不料又鑽出個李慕白來!這番又昧心盜了王府寶劍,也是由他逼出來的。

     他來尋劍正好,我正想憑了這把寶劍再和他見個高低,一雪自己去年在橋上蒙受的恥辱!“玉嬌龍正想着,又聽那少年過客說道:”這位李慕白我幼年就常聽老輩談起過他,都說他劍術精深,無人可敵。

    隻可惜他早已絕迹江湖,一般人都很難見到他了。

    “那商賈似的過客說道:”當年李慕白大鬧京城時,我也常去京城售貨,隻是未曾見到過他。

    聽說他和俞秀蓮姑娘還有段風流佳話,不知為什麼,他二人彼此雖然相愛,卻終于未成眷屬,他隻好背着一身相思債,躲到深山裡去了。

    “ 一直在旁拈須微笑的那位學究模樣的老者,聽到這裡,也情不自禁地插話了。

    他面含得色地說道:“實不相瞞,我和那位李慕白弟兄也曾有過幾面之交,都是在德秀峰德五爺府裡。

    當時我正在刑部德五爺手下當差,為了草錄文書之事,經常去德府行走。

    李慕白當時正好住在德五爺府裡,我也就在那時認識他的。

    ” 少年過客滿臉欽羨之色,迫不及待地問道:“這位李慕白究竟生得怎樣一個人物?” 玉嬌龍也不禁側過頭來,瞟了那老者一眼。

     老者不慌不忙地說道:“若從外表看去,真是個斯文儒雅的書生,斷難相信他竟是一個曾經單劍戰群豪,當時已名震京城的英雄漢。

    至于他和俞秀蓮姑娘之事,那就更是一言難盡了。

    總之,他是為了守禮取義才不娶俞姑娘為妻;他也是為了鐘情俞姑娘才終身不娶隐居到九華山去的。

    李慕白真可算是個正人君子和俠義之士!” 玉嬌龍不覺心裡一動:“啊,他在九華山!” 那商賈似的過客不以為然地打趣道:“我說那李慕白也未免矯情。

    當個這樣的正人君子又怎樣?而今行市也不看漲,他死了後,皇帝聖上也不會象對玉小姐那樣,去給他傳旨旌表,也不會給他建個貞夫坊,修座節男墓。

    他何不把俞姑娘帶到九華山去,恩恩愛愛過一生,也省得彼此都欠下一筆來生債。

    ” 玉嬌龍聽了他的這一番話,覺得非常刺耳,但又覺他說的也不無道理。

    一件她從未聽過、也從未想過的事,使她不由不暗暗思索起來:世上為何隻聽說給女人建貞節坊,修節烈墓?為何不曾聽說給男人建這樣的坊修這樣的墓?難道世上都無貞孝節義的男人? 從書上看來确是有的,世上想也應是有的,各朝皇帝又為何不予以旌表?又為何不為之修墓建坊?玉嬌龍真感到迷惑費解了。

     那幾位過客見日已高懸,又各自離店趕路去了。

    玉嬌龍也付了食費,起身出店,她牽馬撫鞍,不覺又茫然起來。

    這時,她耳邊仍不斷地響起“李慕白”,“九華山”的話音,她突然閃起一個念頭:“到九華山找李慕白去!”這念頭很快就在她身上變成了決心;這決心又使她心情突然感到一陣無比的輕松和振奮。

    一瞬間,她好似已從積郁、幽怨、惶恐、怅惆等種種煩惱中解脫出來,又還複了舊時的玉嬌龍:是那樣的睥睨一切,是那樣的尊嚴自信。

    她将以無羁無絆之身,憑恃着自己高奧的技藝和利劍,闖山東,渡長江,曆江南,到九華山找李慕白去。

     玉嬌龍主意已定,便抖擻精神,一躍上馬,轉辔向東直奔宛平,然後轉南向山東濟南方向馳去。

     一路上,玉嬌龍時而男扮,時而女妝。

    每到通都鬧市,或直穿而過,或繞道而行;若遇風景獨好之處,便停馬盤桓,興盡而去。

     一切動止都可随心所欲,任意而行,她從未感到過這般的自在和自豪。

    沿途秀麗雄偉的山川,兩旁蔥郁迷人的景色,使她應接不暇,她早把一切愁緒憂思都暫時抛到腦後去了。

     玉嬌龍一路揚鞭摧馬,不過半月便已進入山東境内,看看前面不遠已是泰安。

    她久聞泰山巍峨奇拔、氣勢雄渾,古往今來,曾吸引了無數文人宦客前去登臨仰賞,遊覽吟題,她也想此機會,上去一覽勝迹。

    于是,她便在離泰安城不遠的一個小鎮上停下馬來。

     那小鎮雖隻二三百戶人家,但由于是通往泰山的必經之道,卻也馬來轎去,百業興旺,九流彙集,十分鬧熱。

    玉嬌龍尋了一處較為雅潔的上等客店,将大黑馬交給客家,要了一間上房,準備暫宿一夜,明日便上山去。

    她叫店家
上一頁 章節目錄 下一頁
推薦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