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第三十三回 廟古台荒談宗論劍 林疏月朗别墓辭魂

首頁
    聲音。

    人影端坐不動,那男子身影不時舉手拈須;女子身影不時低下頭去,玉嬌龍雖如霧裡看山,不識廬山真面目,卻也感到他二人是在自重自持,忍情守禮,她又不禁為他二人的這般相會感到怅惘起來。

    過了一會,她見那兩個人影一同立起身來,接着又見他二人走出茅屋,一前一後地向觀廟這邊走來。

    玉嬌龍趕忙回到平台上,一時找不到個一處妥善藏身之地,回頭望望那口大鐘,便忙将身一俯,躲到大鐘裡面。

    過了片刻,她從大鐘上端的圓孔裡,看到李慕白在前,俞秀蓮随後,步上台階,來到台旁的石桌前坐下。

    李慕白有些感慨地說道:“大妹來也匆匆,去也匆匆,明日一别,又不知要何年何月才能再得一晤了。

    你還有什麼要說的話,不妨再在此談談。

    ” 俞秀蓮:“德五哥和五嫂對我雖然百般體恤,視如骨肉,但寄人籬下,終非長策。

     幼銘、燕姑已漸長大,我教給他二人的武藝已夠防身。

    我此番回到北京,決心辭别德府哥嫂,仍回巨鹿,不時去祭掃一下爹娘墳墓,從此不再聞問江湖上的事情了。

    “李慕白聽了默默無語,隻微微歎息一聲。

    他那一聲歎息雖輕,卻是發自肺腑,裡面不知包含了多少欲訴還休之情,又包藏了多少難言之隐。

     俞秀蓮:“我此番上山來看望大哥之意,日間已經向你說明,還望大哥三思,不要自誤。

    德五哥亦常和五嫂在背後談起此事,說大哥在李家單傳,還說什麼‘不孝有三,無後為大’。

    我想大哥也是讀書人,哪能背上這等罪名,受人議論。

    ” 李慕白:“多感大妹和德府兄嫂好心,我已早斷塵念,習于獨處,決心在山上練劍終身。

    婚娶之事,請大妹勿再提勸了。

    ” 俞秀蓮低下頭去,默然不語了。

     二人相對無言,靜靜的平台上突然顯得更為寂靜,以緻一片落葉的聲音也響得令人吃驚。

    李慕白興許是為了打破這難堪的沉默,突然問道:“你日間所說前天在銅陵渡口曾見到玉嬌龍,不知你果看得真切?” 玉嬌龍猛然一驚,一時間,幾乎完全屏息了呼吸。

     俞秀蓮:“她雖喬裝打扮,哪能瞞過我的眼睛!準定是她!她在妙峰山投崖,我本已疑她是假。

    我猜她已去西疆,卻不知她為了何事竟到安徽來了?” 李慕白:“她既向九華方向而來,我料她多是來找我的。

    ” 俞秀蓮:“她來找你何事?難道僅僅是為了一報去年你在潴龍河邊和她結下的奪劍之恨?” 李慕白沉吟片刻:“此人逞強任性,一時負氣而來,也是有的。

    ” 俞秀蓮:“她如果是為你而來,我量她也将在數日之後才會上山。

    因她在銅陵渡口,必然亦已看見我了。

    她知我在此,當是不便來的。

    ” 豐慕白:“不然,她可能已經上山,說不定此時正隐身附近也未可知。

    ” 玉嬌龍又是一驚,心裡不由感到一陣悚栗。

     俞秀蓮不以為然地說道:“大哥度事過于謹慎,玉嬌龍的情性我豈不知,她雖然任性,卻極有心計,為人沉着機警,行事慎微,處心積慮,對自己所行所為,一向諱莫如深。

    她怕被我認出她來,我料她一二日内是不會在山上露面的。

    ” 李慕白:“對她這樣的人,不能以常情來審度。

    正是由于她任性負氣,有時難免做出輕率失策之事來。

    她這次單身來九華山就是輕率之行;盜走鐵貝勒王爺寶劍亦是失策之舉。

    她在京城鬧得滿城風雨,亦多是由她任性引來。

    ” 李慕白的這番話,玉嬌龍聽得清清楚楚,她的心被震動了。

     她覺得李慕白對她的一切好像了如指掌,甚至有如《秘傳拳劍全書》上圖示的穴位一般,竟把她心上隐藏着的一處穴位也點到了。

    而這處穴位卻是她自己都還不十分清楚的,她對李慕白不禁又從心裡增添了幾分敬意,玉嬌龍正思忖着,俞秀蓮又說話了:“大哥說得也有道理。

    不過那玉嬌龍也是遭遇不幸受夠折磨了。

    她雖然也做了一些錯事,多是為勢所迫,她不該生在那樣一個門第,我倒是十分同情她的。

    她如來了,還望大哥不要和她計較,多多開導于她才是。

    ” 李慕白:“大妹放心,她就是挾怨而來,我亦不會為難她的。

    ” 接着,他二人又彼此談了一些寒暖溫涼,說了一些心頭的祝願,時已深夜,寒露沾衣。

    李慕白站起身來,脫下身上長袍,親手給俞秀蓮披在身上。

    俞秀蓮既不推拒,也不稱謝,隻用手撫弄着袍襟,說道:“這件衣衫你已穿了十年,破舊如此,也該換件新的了。

    ” 李慕白抱膝無言。

    二人又默然相對,坐了一會,俞秀蓮才站起身來,說道:“我明晨一早便下山回河北去了。

    大哥可不必再來相送。

    ” 李慕白沉吟片刻,說道:“也好,你一路保重!” 接着,二人
上一頁 章節目錄 下一頁
推薦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