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第三十三回 廟古台荒談宗論劍 林疏月朗别墓辭魂

首頁
    玉嬌龍不悅地說道:“你不欲我把書上的全學得手?!” 李慕白莞爾一笑:“并非如此。

    我隻擔心那書萬一落入歹人手裡,将來後患堪憂。

     因我九華拳劍是不輕易傳人的。

    “玉嬌龍:”你就為此甯讓九華派衰落下去,以至失傳。

    這恐非九華老人苦心創立九華劍派的初衷,你也将會成為九華劍派的罪人。

    “ 李慕白神情立即變得肅然起來,說道:“你這确是金石之言。

    我也時時為此憂慮不安。

    隻是我十年來一直未曾遇到一個可以傳授九華拳劍的人品,所以至今尚無一人算得是九華派的子弟。

    ” 玉嬌龍笑了:“我這劍法能否算是九華正宗?又能否算得是九華劍派的弟子?” 李慕白沉吟片刻,說道:“論劍法,你确屬九華正宗,但卻尚不能算九華弟子。

    ” 玉嬌龍:“為何不算九華弟子?” 李慕白:“因你無師。

    武術最重師承。

    ” 玉嬌龍:“我認你為師如何?” 李慕白又是一陣沉吟:“我既不便留你在山上學劍,我也不願徒務虛名。

    認師之事就不用提了。

    不過,彼此既然同源一派,且和你談談九華劍派源流,論論劍術得失,也不枉你遠來一趟,如何?玉嬌龍雖感有些失望,但也無可如何,隻好正襟凝神,虔心敬聽。

    李慕白這才娓娓地将九華拳劍的淵源談了出來:九華拳劍源出西蜀的青城,本為張三峰天師所創:後傳至九華老人。

    九華老人在青城山上清宮苦學十年,精益求精,獨将張天師所創的拳劍秘法融通悟透,于是下山雲遊,遍曆蜀中名山大川。

    他被名揚天下的蜀中四大名山所陶迷,多次裹糧入山,留連觀賞。

    九華老人感劍閣之雄,法巫山之險,取行城之幽,悟蛾嵋之奇,将雄、險、幽、奇融入張天師所傳拳劍,使之出神入化,渾然一體,因而創出自成一派的九華拳劍。

    故九華拳劍之精要即在雄、險、幽、奇四字。

     概言之,即以雄為氣,以險為意,以幽為技,又奇為制。

    後九華老人離開蜀中來到九華山,他愛九華靈秀,便結廬山上,定居下來。

    他那九華老人的道号,亦是在到九華山後晚年才取的。

    九華老人一生隻收了三個弟子:一是江南鶴,二是紀廣傑,三是啞俠。

    紀廣傑早已去世;啞俠亦于四年前在河北為碧眼狐所暗算;江南鶴因痛遭婚變絕迹江湖,不知所終……。

    李慕白談到這裡,不禁喟然長歎,說道:“而今懂得九華拳劍奧秘的就隻你我兩人了。

    你雖不算九華弟子,卻也根在九華,尚望你能修身養性,克已慎行,切勿恃藝自驕,江湖險惡,闖蕩非你所宜,願你從此蠖曲龍潛,守善自重。

    ” 李慕白這番話說得十分委婉含蓄,态度也很誠摯,玉嬌龍當然完全懂得他的用意,心裡也不禁湧起一陣感激之情,她懷着真誠的敬意說道:“你看我的劍法終能入室否?” 李慕白:“我看你的劍法,雄險有餘,幽奇不足,還須在精深二字上下功夫。

    能否入室,事在人為。

    《秘傳拳劍全書》所載,也隻九華拳劍要略,運用變化,存乎一心,若一味按圖墨守,是很難窮其奧秘的。

    ” 玉嬌龍心領神會,對九華拳劍之精要已忽有所悟,她想起剛才李慕白所使的那套劍路,已覺恍然能解,原都是從各路劍法中變化而來。

    她滿懷高興,好像自己的劍技突然增進了許多。

    她從腰間解下劍來,雙手奉到李慕白面前,說道:“這就是我從鐵貝勒王爺府裡盜來的那柄寶劍,聽說這劍王爺曾經贈給你過,如今又将派人前來請你幫他追尋此劍,我現将它留在你處,由你歸還王爺好了。

    ” 李慕白忙推過寶劍,說道:“五日前王爺曾派入送來書信,專門談起此事。

    我以不再涉染江湖為辭,已婉言作複,并勸王爺:古人失姬尚可不究,王爺何須為失劍煩惱。

     鐵貝勒王爺是個大度人,我想他氣平之後,是不會深究的。

    你孤身遠行,帶在身邊,亦多一助。

    “玉嬌龍見李慕白說得如此懇切,隻好收回寶劍。

    她見夜已深沉,便向李慕白深施一禮,告辭進廟,各自回房安息去了。

     次日,玉嬌龍不欲和俞秀蓮碰面,起床較晚,也去峰前各處遊覽一番,便仍沿舊路下山,回到山腳那座寺觀裡宿了夜。

    第二天清晨,她正準備去備馬起程時,忽間那大黑馬在觀門外發出一陣陣深長的悲嘶,那悲嘶在清晨的甯靜中震動山谷,顯得特别悲壯蒼涼!玉嬌龍吃了一驚,趕忙走出寺門一看,隻見大黑馬已掙脫缰繩,站立石階,首昂向西,引頸悲嘶不已。

    玉嬌龍忙去将它牽住,低呼輕拍,百般撫慰,大黑馬雖然也不住回頸親她,頻頻示意,但仍不斷昂首向西,注目凝神。

    玉嬌龍摸不清這大黑馬發了什麼脾性,正無計安撫間,恰好觀裡的老道踱出寺門來了。

    他把大黑馬的動态神情打量一番後,上前
上一頁 章節目錄 下一頁
推薦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