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以吃遍天下的美味嗎?武帝用面做成牲畜祭祀,也有人譏笑他,但是一個讀書人考一個狀元,還要以求祖先保佑為榮寵,而武帝難道不知道自己是貴為天子嗎?武帝判處犯人死刑必會流淚,又有人譏笑他,但是這就是“大禹見犯人而下車哭泣,堯說一民有罪是我造成的”那種心情啊,武帝難道不知道自己掌握着生殺大權可以為所欲為嗎?唯獨武帝舍身出家為僧這件事,是有失皇帝的的體面了,因為武帝有信仰沒有智慧,見解不高明,所以輕視身體重視佛法,但迂腐固執太過了。
再說晉宋時期,都是以禅觀為最高佛法,不知道還有更高的修行法門,所以武帝遇到達摩大師的大法而不投緣契合,非常遺憾啊。
如果因為武帝亡失國家就随便诽謗他,這是不可以的。
武帝的過失,是過在心慈呢,武帝的心慈,是慈的過分了,豈能與南朝陳後主、北朝周宣帝那類亡國之君同日而語呢?如果因為他信奉佛法而诋毀,那我就不知道了。
四六、王所花
山中有一種花,是同根同枝,而花有大有小。
大的花如梅花李花,環繞在外層;小的花如橘花桂花,緊湊在裡面。
外層的數大約有八朵,裡面的數有一百多,山民不以為奇怪,也不知道是什麼花。
我見到後而感到奇特,同根的花卻大小不同,奇了!大的在外層小的聚在裡面,也是奇了!因此取名叫“王所花”。
大的是心王,小的是心所,心王的數是八,對應外面的花;心所的數是五十一,對應裡面的花。
外面的八這個數可能有增減變化,但八還是常見的;裡面的數總是多于本來的數,因為心所的數雖然有五十一,細分就無窮無盡了。
心王在外而心所在内,心王能控制心所,心所卻不能控制心王啊。
心王有五法,心所也有五法,至于還有五須,因為心王是單一而心所是多重了。
外層的花先開,裡面的花後開,因為心王是根本而心所是枝末了。
沉淪太久而今突顯,那是時節因緣到了。
有人說:“這花并不鮮豔,燒它所産生的煙氣令人很不舒服,砍柴的人都不願意要它,有什麼奇特呢?”唉!這正是它的奇特之處啊。
莊子以臭春樹為貴,是因為它不能成為有用的材料。
但是不成材,人們就會用來當柴燒,如今它連當柴燒也不成,那麼天下最最沒用的就是這種花木了。
《易經》中說“有利的隐遁”,就是指這個意思嗎?
四七、此道
古人老子說過:“雖然有四馬馬車加大型美玉的待遇,也不如取得這個道。
”我根據此話推理開來,豈隻是馬車美玉,就是當了王者,擁有天下,也不如取得這個道;豈隻是擁有天下,就是金輪聖王統領四天下,也不如取得這個道;豈隻是統領四天下,就是主掌忉利天、夜摩天,甚至大千世界,也不如取得這個道啊。
不過古人所說的這個道,是指長生不老的道了。
至于圓形頭頂方形長袍、号稱衲子的出家僧人,将要取得無上菩提的大道了,卻反而要羨慕人間的富貴,我不知道他們是什麼用心啊。
四八、金色身
贊歎佛身是金色的,那隻是表示佛身和金色相近似,并不是真的就像人世間的金啊。
天上的金銀和世上的金銀,就好比美玉和石頭,優劣自然能分出來,而天上的金尚且不能跟佛相比,何況世間的金呢?佛的金身精粹微妙,光瑩明徹,當然不是凡夫眼可以看得見的,但不能不知道這回事。
如今土木塑成的偶像,是用金箔裝飾的,如果我們以為佛的色相也就是這樣,那就錯啦。
四九、出家休心難
人的一生都是寒冷想着衣服,饑餓想着飲食;居住想着安定,器物想着充足;男子想着婚姻,女子想着出嫁;讀書想着當官,經商想着發财;這些事情時時刻刻都不能放下,一旦奮然出家,就沒有這些拖累了。
然而出家後還忘不掉這些,那又何必出家呢?佛的《遺教經》說:“經常摸摸自己的頭,已不需要裝飾了。
”但豈隻是裝飾,經常摸自己的頭時說:“我是僧人啊!”頓時萬緣放下,一心念佛了。
五○、蠶絲(一)
養蠶所殺的生命很多而且很殘酷,世上沒有禁止的。
因為上至皇帝百官,需要借以得到禮服;下至普通百姓,需要靠它維持生計,但假使自古沒有蠶,那人們必然安心用布而已。
如果是因為生計,那麼普通百姓不依賴蠶的十裡有九,依賴的十裡有一,沒見過不依賴蠶的都餓死了呀。
有人說:“孔子為什麼不穿布織而穿絲織的衣服呢?”因為孔子的時代,絲織已經用了很久了,作工也比布織簡便,孔子不過随俗罷了,他知道習俗很難改變啊。
再者孔子說“夏朝第一君主大禹不追求華美衣服而講究祭服”,祭服的帽子用絲織,其餘就未必用了,所以孔子的态度很明顯啊。
五一、蠶絲(二)
《易經》上說“上古帝王伏羲用繩子結成漁獵用的網,可以打獵捕魚”。
怎麼聖人成了殺生的創始人了呢?自古以來誰也不辨析這件事,近日槐亭王公奮然提筆寫道:“遠古荒涼的時代,鳥獸魚龜常傷害農民的莊稼,做網的用意,是為了避免野獸為害,并不是要捕獲動物而吃它們的肉啊。
”這個解釋不但對保全動物的性命有利,也可以覺醒世間的迷惑,而且對于以往認為聖人殺生的誤解也有功德呢。
但曆史記載中華始祖黃帝命令元妃西陵氏教導民衆養蠶,這又怎麼解釋呢?我聽說有野生的蠶,能在樹枝之間吐絲做繭,而收取蠶絲的人不需要煮繭那麼麻煩。
所以我認為西陵氏所教的,就是野蠶吧?而那些家蠶是後人自己養成的,并不是出于西陵氏的教法吧?不然的話,商朝開國君主成湯去掉三面捕鳥的網,讓鳥有逃生的路,而黃帝卻把所有的蠶繭都煮在湯鍋裡,這等于是說成湯是解網放生,黃帝反倒是一網打盡殺害生命了。
有人說:“蘇東坡說過:‘等到蛾從繭裡出來,然後再取絲,就沒有殺蛹的業了。
’”卻不知出了蛾的繭,那些絲就斷斷續續,不能成為有用的絲了。
所以東坡也未必有這樣的外行話啊。
五二、呂文正公
宋朝名相呂蒙正入朝當了顯貴的宰相,皇上賜給他的物品,都封存起來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