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本去念了。
你可以一心去修定,我們在修行的當中,一定要有了這種境界,得了這種定之後,你才能夠降伏惑,對外面境界的引誘也好,内心生起的也好,你降伏得了;如果沒有定力,你會降伏不了。
四靜慮之後,底下所說的,入無邊空虛空處定,乃至于現入非想非非想處定,這叫四禅四空定。
空無邊處定,識無邊處定,無所有處定,非想非非想處定,這叫四空定。
乃至現入一切佛所行定,一步一步定,都有很多的功力。
入定之後,就可以防範一切天魔外道不能幹擾你。
防範什麼呢?“定如城”。
堅固就是堅固城廓村坊。
這就是說入定了之後,你就成道了。
對于内賊、外賊,悉能降伏得了,不被賊所惱害。
以下就舉出來,無量百千俱胝那庾多,是說億兆的,那麼多的天龍、藥叉、羅剎、健達縛、阿素洛、揭路荼、緊捺洛、莫呼洛伽,這是八部鬼神衆。
以下全是鬼,薛荔多、畢舍遮、布怛那、羯咤布怛那等一共十二類。
這些鬼類,有善有惡。
有時候,他是護法,有的是惡的一類,常懷毒惡、損害之心,沒有慈悲心。
行者因為得了四靜慮,入了四禅八定,乃至九次第定,乃至入了佛的一切諸定,首楞嚴定,這些鬼神就不能惱害修行人。
這些鬼神看見佛所行定的這些修行者、這些聖賢,不但不惱害,而且生起歡喜心,生起一種淨信心,淨信不容易生起,這是清淨的信心。
這個時候,這些鬼神對佛法僧三寶,生起了最勝的歡樂淨信。
我們如果對于三寶生起淨信,沒有夾雜什麼名聞,沒有利害關系。
什麼叫利害關系呢?如果生病,你就想求病好了,這叫利害關系。
現在很窮困,你想求生活資具充足一點,求佛菩薩加持,乃至于在作生意,這都叫作利害關系,不叫淨信,這是有所求。
淨信者,無所求,但是我們發菩提心求佛,算不算求呢?那是順正道的,是清淨心,不能跟世間法相互比較。
一定要了解,了解之後,一定要清楚。
清楚了,在你求的時候,有兩種願。
發願是最好的。
念〈淨行品〉,一共有一百四十一種,總結起來也隻是兩種,一百四十一願,也隻是兩個願,度衆生,求成佛,乃至讓一切衆生都成佛。
發這個願的時候,是清淨的。
因為你想把你的心變成成佛的心,同時要還原一切衆生本來的面目,還淨他本來的佛性。
這就叫淨信。
所以一定要分清楚,淨信跟染污的信。
但是,我們初入佛門的,面對不信的,怎麼辦呢?你要勸他,信佛是有好處的,家裡頭能夠平安。
你不能一下子期望過于高深,他是進不去的。
先以欲鈎牽,漸令入佛道,最初用他最喜歡的,最迫切需要的,你跟他一說,他就高興了,信了,有沒有加持?有加持。
有加持之後,讓他漸漸的生起最勝的歡喜清淨信心。
讓他對三寶産生恭敬,才能斷一切的惡,漸漸的斷,他自己才知道。
知道了,就慚愧了,知道發露忏悔了,知道悔改了。
所以必須具足深心、淨信心,才能夠生起慚愧心,才能夠生起忏悔心,才能夠誓願永斷煩惱。
佛在第六佛輪說,令我的弟子都應當習定的法門,入四禅八定,乃至于如來一切諸定,這個是防護外賊的幹擾,内賊的偷盜。
家賊難防,記得古人說過:“山賊易防家賊難防”。
外賊容易,你小心注意就可以了,自己的家賊你照顧不到,家賊很難防。
外頭的境界相,我們可以伏一下子,或者不涉獵,不參加。
自己根基不厚,容易沾染。
茶館酒肆,我不去就是了,舞廳不去就是了。
不該我去的場合,不去就是了。
受了八關齋戒,這些地方都不準去,這就是防護的意思。
佛就給你防護好了,所以才能夠消除你的煩惱。
由于這個因緣,無量無數的諸煩惱障,業障、法障,皆得消滅,一切障道因緣都消滅了,聖道因緣就成長了,無量無數的福慧資糧都圓滿了。
這樣子跟生死就違背了,離開生死了,跟涅槃就相近了,趣向于不生不滅。
生死就是生滅的,有生必有死,這是必然的規律。
我們都是怕死,不知道生的時候跟死的時候相比也是痛苦得差不多,鬼怕投生,人怕死。
鬼有通,他知道受胎、住胎、出生,那種苦苦得不得了。
鬼怕超生,不願超生,作鬼就好了,鬼也願長久作鬼。
這是一樣的道理。
人就怕死,不願意死,鬼也怕死,怕死才知道死了要生。
人對死的痛苦,隻知道别離,自己親愛的人離開了,永遠别離了。
自己的财物,一生創造的家,什麼也拿不去。
怎麼來,怎麼走。
來的時候,什麼都沒拿來,在母胎出來光光的,什麼都沒有。
你走的時候,穿上一身壽衣,讓火一燒,什麼都沒有了,連骨頭渣都沒有了。
這叫背離生死,要懂得這個道理。
你想求不死?證涅槃就不死,涅槃是不生不滅。
或者有人說,你講的不對,釋迦牟尼佛不也是死了!他不是也受生?他受了生,這肉體一定也要死。
所謂的不生不死,你以為他是受生死的,其實他是化現的。
等到你成道了,就知道他是化現的,現在也是化現的。
這個肉體是地水火風空根識七大合成的,假的,根本沒有的。
如果是真實的,當然不滅。
不真實的,所以會幻滅的。
“護持如來無上正法”,這些八部鬼神見着佛修這些定,生起大歡喜心,對三寶生起歡喜的淨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