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十、綜合開示

首頁
    ★出家要在大叢林人多的地方,不要三五個人(男衆可分開),人多才有壞的可參,那些壞的人,才是我們的指路者,這樣才會進步,祖師大都出自廚房、種菜……等,在最沒人注意的地方、最沒中用的地方修行。

     ★現在承天寺,來的人什麼樣子都有,但鬧中取靜,才是真修行,有的人還跑去大馬路旁修行,甚至車子開過去,他也沒有感覺。

     ★要注意自己的心,要的是内心裡面生歡喜,不要因外面環境好而歡喜,要照顧自己的心,不要注意外面的境界,要修到我沒有怎麼祥。

     ★修苦行是要鍛煉自己是否能舍身,這個身是假的,一定要壞,再怎樣補也補不好。

     ★男女衆講話不能面對面,拿東西不能直接接手,師父是有定力,否則即使相距百步,也嫌太近,你們現在的正念,都還不夠十分之一,還很危險,要多注意。

     ★念佛即活禅,有的雖說閉關,可是還想得很多,心裡不清淨。

    我們是靜坐累了,就起來跑跑香、念念佛,心離境即是禅,我們要維持正念,我們裡面還有很多壞的、不好的。

    (問大衆)我現在說話有沒有正念? ★出家人不要沾染愛别離苦,否則就與在家人一樣了。

    遇事要回光返照。

     ★修苦行是培養這個願。

    看有沒有這個願,業障少的人,願力就會發出來,諸佛菩薩成道,就是依這個誓願。

     ★女衆少修五百世,會修的就此身即可解脫。

    不要顧身體,吃飽就好,穿暖即可,不想睡就不要硬睡,相反則貪念來,即着迷、散亂、無道心。

     ★有的人在說别人是非,他自己也不知道,不是他故意這樣說,而是無始以來所帶來的業習,使他這樣說。

     ★做事情就像做遊戲在玩一樣(若無其事),但心要有主,不被外境所轉。

     ★天人看我們像黑毒蟲,我們像廁所裡的蟲一樣,阿彌陀佛發了四十八大願,要接我們到西方極樂世界去,但我們卻貪戀這娑婆世界,認苦為樂,就如同廁所的蟲,我們認為臭穢不堪,但蟲卻貪戀臭穢的地方,若把蟲放在清水裡,蟲會死亡。

     ★身為徒弟的人,若師父有再大的過失,我們也不能說,若我們聽人家說他們師父怎麼樣……,其實真把這些話說出去,則他們的罪都歸于我們,說四衆過罪。

     ★出家了要知道出家的意思,不要被别人提着團團轉,自己要有主,該聽的聽,不必要的不用多聽,打哈哈就好了。

     問:缽打破了,是否出家飯碗就丢了? 師答:這也是執着,若你的缽讓人給打破,因此埋怨打破你的缽的人,為了這個缽,你和人家結冤仇。

     ★若有人想害我,則我們要想:大概過去我害過他,所以才這樣,我不能再和他結冤仇,我要度他。

    凡事都有因果,一針一線一句話,皆有因果,意同梵網經二十條。

     ★看做事情就知道,做事專心用心,則學佛念佛也就專心用心。

    自己有感覺到,則工作中哪裡不幹淨也會知道,就是地上一粒沙也知道(會感覺到)。

    即一件事人家說了,就知道該怎麼去做。

     ★一個再怎麼沒修行的出家人,能持長齋、不殺生,沒有很大過失,則來生可直接再轉人身來修行,不要再經過三惡道。

     問:一個破戒的出家人,罪惡無邊,堕落地獄,是否比一個在家人還不如?倒不如在家修? 師答:還是要出家好,雖堕落,但果報受盡還會再來修行,畢竟出家多少種了一些善根。

     ★故出家說忏悔,忏悔什麼呢?無始以來所造的很多業。

     問:什麼是空? 師答:看得破,即是空。

     ★一個愈有修行的人,愈覺得忏悔的重要。

     ★修行要表裡一緻,不要口是心非。

     ★靜坐時若有好壞境,皆不着,也不用說。

     ★多吃多忙碌,人在做事情時不會想吃,閑下來時就會想吃東西,吃習慣了,時間到了,自然而然就想吃,少吃少忙碌
上一章 章節目錄 下一頁
推薦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