反映。
這樣一來,本來是崇高而美好的權力,就變成了龌龊不堪的東西。
而當權力肆無忌憚時,權力就變成了災難和罪惡。
現在有種現象很不正常。
如果我說有的領導很優秀,人們就覺得可笑,似乎說隻有說他們不好才更符合當官者的形象。
這很可怕。
黨内的腐敗畢竟還沒到是官必貪的地步,總體上還是好的。
我們實事求是地去看問題,就會發現,在一些地方,民間誇大了腐敗程度,官方又誇大了廉潔程度。
這都有失偏頗。
禮尚往來一直視為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這在中國老百姓身上已深入骨髓。
這個美德滲入官場,就不那麼美了。
凡是普通官員,幾乎都會遇到請客送禮的事,不少賣官鬻爵者都是在這種往來中下馬的。
其實,我們的不少官員本質上是好的,他們并不想利用職權貪污受賄,可慢慢的,少數人就被這種最傳統最溫柔的方式搞垮了。
在送禮者當中,有的純粹就是為了達成某種交易。
而有的并沒有這種動機,可是,恰恰就在友好往來中,送禮者用他們的純樸和善良培育和催生着腐敗的機體,這種後果與他們的最初動機完全是背道而馳的。
基于這些思考,我把古長書寫成了一個複雜的智慧型人物,他收受過禮金,但他能夠如數退還;面對種種複雜矛盾,他能夠沉着應對;特别是在他當市長後,在幹部管理和人事制度上,他鼓足了刮骨療毒、壯士斷臂的勇氣,大刀闊斧地進行改革,并拿出了一套完整的施政方略。
在他身上,總是奔騰着一個智慧型領導的政治激情和改革勇氣。
做一個好官,是建設政治文明的首要條件。
古長書就希望做一個人人都喜歡的好人,像花一樣可愛。
他的工作信念就是開拓創新,他的政治理想就是執政為民,他的做人準則就是襟懷坦白。
他為官清正廉潔,造福于民,他希望讓更多的老百姓喜歡他。
可是,一個級别并不高的官,光讓老百姓喜歡還不行,你想當更大的官,還得讓管你的官喜歡你。
這似乎是一個約定俗成的規潛則,也是一個不容忽視的官場現實,誰都回避不了的。
可光想做好人也不行,“老虎不發威,以為是病貓,”所以有時還得手下無情,拿出一個領導者的魅力和威風來。
光想辦好事也不行,更重要的要會辦事。
古長書就有很深的功夫,他能把小事做得可圈可點,把大事做得轟轟烈烈,把難事做得舉重若輕,即使在清除腐敗分子這類難辦的事情上,他也能做得珠圓玉潤。
他懂得,要想獲得赢得群衆的廣泛愛戴和尊重,就必須保持一個領導者的操守,用自己的人格魅力去征服人心。
在古長書的施政過程中,處處閃耀着别出心裁的智慧光芒。
這便是他的與衆不同之處了。
我筆下的古長書,不是那種“心裡隻有别人,唯獨沒有他自己”的聖人,我認為這種人是很少的,而且我很質疑這種人的真實性,心裡連自己都沒有了,還能有别人嗎?古長書隻是凡人中的一個,他心裡有他自己,有私欲,有毛病,但作為領導,他心裡更多的是裝着老百姓。
他能在實現個人價值與民衆利益之間找到一個最佳的結合點。
這部小說花了兩年多時間,并且分成兩個部分發表出來,全國有近二十家報刊雜志作了轉載和連載,甚至還出現了一家報業集團的兩家報紙同時決定連載的現象,另一家不得不放棄連載。
通過這些轉載,在讀者中造成了廣泛的影響。
從多家報社和雜志社傳來消息稱,有不少讀者打電話詢問什麼時候能見到這本書。
讀者的喜愛,增強了我的信心,也促使我加快了寫作進度。
經過反複修改,就定型成現在這個樣子。
我期盼着有更多的讀者喜歡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