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是我繼《奈何天》之後的第二部政治小說。
《奈何天》出版後,一時間京城就出現了五六個盜版。
出版方告訴我,在武漢和南京的盜版中,我的小說竟改成了王躍文著。
更讓人難以接受的是,這一謬誤竟然出現在一些地方圖書館和官方網站中。
在新近的這部小說定稿的時候,我特别打電話給躍文訴苦,躍文呵呵一笑,說,你要維權才行,抓一個盜版的典型,刹一刹這股歪風。
我說我沒功夫來打官司,隻是希望手頭的這部小說不再被盜版,也不再署上你的名字。
好不容易寫本書,卻署上你的名字,這就冤了。
在這部長篇中,描寫了古長書從團縣委書記到金安市市長的成長曆程。
小說關注的隻有一個焦點:領導的執政智慧問題。
很有意思的是,這部小說于2004年8月底寫完初稿,9月19日中央召開十六屆四中全會,作出了《關于加強黨的執政能力建設的決定》。
這天我真是特别高興,認真地看了電視,後來又反複學習了這份曆史性文獻。
我不敢說我有什麼先見之明,但作為小說題材的關注眯,這個問題我确實思考好久了,因為要選擇一個适當的故事構架,直到2002年底才動筆。
2003年寫了一部分發表出來,中途又停過一段時間,寫别的東西去了。
2004年是集中精力寫了大半年。
我自己有十一年的黨政機關工作經曆,見聞頗多,感受也很多。
這是一筆寶貴的财富。
為什麼要關注執政智慧這個問題?原因是,我們的領導實在是太需要智慧了,太需要提高執政水平了。
可能很少有人研究這樣一個現象:當下的少數幹部,與以往相比,文化水平提高了不少,道德水平卻降低了許多。
視野開闊了不少,心胸卻狹窄了許多。
生活節奏加快了不少,自身惰性卻增加了許多。
科學的進步和時代的發展不是要嬌慣幹部,不是要把幹部變懶,而是要把幹部變得更加智慧,并用他們的智慧來指導工作,以此推動社會的全面進步。
可是,有的領導并非如此,他們既貪又色,濫用職權,膽大妄為,把敢于犯錯誤當成自己向道德和法律挑戰的一種能耐和氣魄。
一旦弱智起來,就更加匪夷所思了。
在見諸報端的報道中,如某衛生廳制定的國家公務員體檢标準,其中一條居然是“女公務員的Rx房應當對稱”;某市委書記上任後的第一件大事,居然是花二百萬元大搞了一場閱兵式;還有個别地方為了形象工程,而大搞違背民意的強行拆遷;有的是一心要幹一番造福子孫後代的宏大業績,結果卻辦成了遺害百姓後患無窮的壞事;有的則将英明決策使用一種錯誤的方法去實施,有的将正确方針采用非法的手段去落實。
凡此種種,無不讓人感到切膚之痛。
不難發現,提高領導的執政能力已經成為當務之急了。
我們面對的挑戰不僅僅是貧窮落後,也不僅僅是發展經濟,而是各種層出不窮的新事物和新矛盾,嚴峻地考驗着領導們。
如何處理和解決這些問題和矛盾,就要看他們的執政水平了。
而真正能夠運籌帷幄,決勝千裡者,便是那些具有相當的執政智慧的領導人和領導集體。
執政水平決定着一個地方的黨風,政風,民風,也決定着一個地方的社會經濟發展狀況。
說領導是一門科學,一門藝術,這可不是空話。
無論黨派國籍,大凡有成就的政治家,無不把領導工作當成一門藝術來對待的。
然而,真正能夠把領導工作上升到科學和藝術這個高度的人,确實不多。
遺憾的是,現實中,有人總是把領導科學當成玩弄權術,施展伎倆,世故圓滑等不良習氣混同起來,這是對領導科學的曲解和貶低,是庸俗政治學在權力場中的直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