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第三章 副處長人選

首頁
    評委人員組成不宜太多,評委資格要定一個标準,不要讓那些連起碼的理論水平、寫作能力都沒有的人擠進去,如果有可能,我們還可以到省社科院、大學裡去請一兩個知名專家、學者參與到評委中去。

    這件事就由人事處負責。

    肖處長,你盡快拿出一個意見,提交廳長辦公會讨論!” 肖處長問:“從什麼時間開始?” 羅廳長說:“從今年就開始執行!” 作為上門來請羅廳長參加他們處論文評選當評委會主任的肖甯,聽了羅廳長的這番談話,這個決定,她非但不感到失望,相反,她卻感到非常的高興。

    要知道,人事處之所以論文評選活動沒有搞起來,這與肖甯的消極思想有着密切關系。

    肖甯從一開始就對這種所謂的優秀論文評選活動持反對意見,她過去也曾不止一次地對原廳長提過自己的看法,但後來由于一把手不支持她,所以最後她也就沒有一點辦法。

     肖甯認為,在機關有很多事情你隻能有想法,但你不能有說法。

    為什麼?因為在機關什麼事情都是第一把手說了算。

    如果你的意見跟第一把手的想法不一樣,你最好不要想,更不要說,說了很容易出問題的,輕的第一把手不高興,重的第一把手說不準什麼時候還能給你小鞋穿哩!這是你的意見跟第一把手想法不一樣時,如果你的意見跟第一把手一樣,你說了也白說,因為正确的永遠都是第一把手的,真理永遠都是屬于第一把手的! 人事處是搞人的,肖甯對人雖然沒有刻意的研究和觀察,但她從羅廳長來到廳裡以後處理的幾件事情上,她對羅廳長的才幹、學識、人格、魅力還是很敬佩的。

    後來,她在省裡開會,或到部裡開會,聽到同行也有這樣的議論,說羅廳長不僅大有前途,而且前途無量。

    根據羅廳長的年齡和學曆,外面過多議論是兩種前途,一種前途是進省委常委,另一種前途起碼是當副省長。

    至于提他到人大、政協這兩個照顧老頭老太的地方是不可能的。

    北京部裡的同事當着肖甯的面說,如果省裡不用,部裡馬上調他。

     然而,這個人事問題還真的是一個異常複雜、難以預料,且又捉摸不定的問題。

    結果當年秋天省委換屆,9個常委換了5個新面孔,卻就是沒有羅廳長的面孔。

    後來到了冬天,政府又換屆,從廳級領導中提了4個副省長,也沒有羅廳長的名字。

    是年齡大嗎?不可能!新常委當中有一個都55歲了。

    是年齡小嗎?也不可能!新省長中有一個才39歲。

    大也不是,小也不是,那究竟是什麼原因呢?這時候,肖甯聽到外面的議論焦點,就是認為羅廳長在上面沒人。

    俗話不是這樣說的嘛:“朝廷有人好做官嘛!” 對于以上雲雲,肖甯相信羅廳長本人不會一點也不知道,也許他知道,卻裝着不知道。

    也許他不僅知道,而且非常知道。

    不過,對于羅廳長這些知道或不知道,肖甯卻一點也不想知道。

     湖水在陽光下折射出粼粼耀眼的波光。

    羅廳長站在湖堤上眺望着浩瀚的湖面。

    肖甯和小王返城去退禮金去了,他一個人漫步在湖堤上,等候肖甯和小王的歸來。

     遠遠的湖面上,一隻小漁船在漁夫的駕駛下緩緩地前進着。

    小船是逆風而行,那位漁夫奮力地搖動着手中的木橹。

     這時,一陣清脆的馬達聲劃破甯靜的湖面,羅廳長看到在小漁船的後面有一艘機帆船哒哒哒地開了過來,隻見眨眼之間就追上小漁船,并超過它,又将它遠遠地抛到了後面。

     羅廳長在大學裡學的是動力學,現在他從政了,對過去學的東西雖然在漸漸地淡忘,但有一點他是永遠也不會遺忘的,那就是任何事物要想前進必須要有動力。

    動力越大,前進的速度就越快,反之,動力越小,前進的速度就越小。

    機帆船為什麼能超過小木船,就是這個原理。

    動力學是一門很複雜,也很深奧的學科,但是越深奧的東西,它的道理也就越簡單。

    用句通俗的話來說,也就是萬物要想後來居上,必須要在動力上下功夫! 官場也跟這湖面一樣,人也跟這船一樣,隻要找到動力源的問題,那麼乘風破浪,後來居上,那絕非是憑空幻想! 羅廳長望着湖面若有所思…… “羅廳長,我們回來啦!”肖甯走出小車,朝羅廳長走來。

     肖甯的到來打斷了羅廳
上一頁 章節目錄 下一頁
推薦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