将來可以有;現在有錢的,也會變成窮光蛋。
過去沒有知識的,通過學習,可以變得有學問;過去有知識的,如果怠惰,也會落後。
……這都是’可變條件‘。
’不變條件‘是什麼呢?’不變條件‘主要看一點,即本人的品質,性格。
所謂江山易改,本性難移,這本性就是品質和性格。
一個開朗的性格,不會變得狹隘;一個内向的人,也很難變得開朗。
一個自私的人,很難變得大公無私。
一個熱心腸的人,對同志,朋友,親人,不會冷漠……我不是說,一點不能變,而是’難移‘難而已。
”
蔔奎認真聽着,張敬懷繼續說:“這’不變條件‘,主要考慮這個人是不是自私,是不是搞個人主義,是不是關心别人,是不是通情達理,在一起生活能不能達到和睦,和諧。
”
“要我說,”夫人插話:“這政治條件最重要。
我說的闵青蓮,政治條件最好。
黨員,要求進步,聽組織的話,組織觀念強。
現在雖然是打字員,很快要提拔秘書科當副科長了。
”
張敬懷又覺得夫人的話有些離譜,問:“你怎麼知道?這是組織上的事。
”
“我怎麼不能知道?不知道,我還不能打聽!”
“你打聽這幹什麼?小蔔是找愛人?是找科長?”張敬懷有些生氣,一想此事不宜和她争論。
說:“這事,讓小蔔自己拿主意吧。
”又轉身對蔔奎說:“這是你自己的事,我們的意見,誰的意見,你都不要聽,隻能作參考。
”說着走回自己的房間。
夫人又勸了半天,說:“你們可以先見見面,處一處嘛。
就是買東西,不是也得看看貨嗎?行就行,你相不中她,或者她相不中你,各走各的路,拉倒。
我隻是叫你和她見見面,又不是向你要東西,你能損失什麼呀?”
話說到這裡,蔔奎隻得答應見見面。
過了幾天,蔔奎尊重了夫人的意見,安排和闵青蓮見面。
艾榮補充說:“闵青蓮和你都在省委工作,将來結了婚,解決房子問題容易。
”
蔔奎答應後,艾榮立即和楊旭通電話,報告了好消息。
他們第一次是在張敬懷家裡見的面。
見面前,已經對雙方都挑明了,說是互相看看。
談得好,可以“處一處”,如果彼此都覺得不合适,就作罷。
這天張敬懷不在家,是由艾榮從楊旭家裡把闵青蓮接來的。
夫人對二人互相作了介紹,就回自己房間中去了,讓兩個青年談吧。
她希望兩人能談成功,方對得起楊旭這個朝鮮戰場上的老戰友的委托。
艾榮退出去後,兩個青年人在和異性接近方面,都是個“雛兒”,顯得很拘謹。
當夫人給二人介紹時,蔔奎隻是匆忙看了闵青蓮一眼。
這個女孩子身高有一米六的樣子,身材适中,面容白淨,如果把五官分割開來看,都說不上美麗:眼睛不大,眉毛也不濃,鼻梁也不高,嘴唇薄薄的,抿着。
把這些搭配在一起,倒使人覺得很和諧,也可以說是一種質樸美。
從夫人走出去後,闵青蓮再也沒有擡頭。
蔔奎覺得,今天隻是見見面,她的工作表現,先進工作者,出身貧農,父親是警備區政委,母親是什麼醫院的領導之類,他都不在意。
蔔奎覺得,他沒有可以問的問題,隻等着對方先說話。
兩人,一對沉默,闵青蓮隻是低頭扭着手中一塊手帕。
又是一段沉默。
“你家是什麼成分?”闵青蓮忽然冒出了這麼一句。
蔔奎走神了,好像沒有聽到“啊?”地擡起頭。
“你家是什麼成分?”
蔔奎回答:“土改時劃的是下中農……”
“父親母親都在農村?”
“嗯,父親去世了。
母親沒有工作,姐姐在縣裡一個廠子,當工人……”
“艾榮阿姨……給我看了你寫的一篇文章,我看你很有學問,你讀的書很多?”
“念到高一,家裡供不起了,就參加了工作。
”
經過這麼幾問,她好像放松些,不再那麼拘謹了。
“你什麼時候入黨?”
“前年……”
“我是大前年……”這時她臉上微微露出自然的笑容。
整個談話,都是她在問,好像她不是來談戀愛,倒是在審幹。
這使蔔奎覺得不太舒服。
但一想,她要了解這些,也無可厚非。
第一次“會談”,持續了有四五十分鐘。
蔔奎忽然想起,張敬懷女兒勝美前天要他給買像皮泥,而且今天就要。
他有了借口,忙說:“就談到這裡吧!我有件急事要做。
”
闵青蓮似乎有些意外,說:“我們科長給了我半天假呢……”好像還想談下去。
“就談到這裡吧!”
“下次什麼時候見面?”
“再說吧……”蔔奎好像漫不經心。
闵青蓮剛走出去,夫人進來問:“怎麼樣?”
“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