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家後,我立刻對妻子說了公園裡的事。
“你說的公園,是深泥丘醫院旁邊的那個兒童公園嗎?”
“是,是。聽說那裡叫做‘深泥丘第二公園’。”
“這麼說的話——”
妻子邊撫着綁成馬尾的頭發邊說:
“應該是廣播塔吧!”
“廣播塔?”
“正确地說,是它的遺址——你不知道嗎?”
“唔……不知道。”
“你看你看,最近Q新聞不是有報導嗎?政府最近在調查各個公園内的舊設施,調查結果出爐,發現這個城鎮現存的舊廣播塔,全部共有八座。你沒有看到這則報導嗎?”
“——沒有。”
“真拿你沒辦法。”妻子說着,輕輕瞪了我一眼。
“廣播塔是昭和初期,日本放送協會在日本各地自治區的公園或廣場設置的設施。如文字所形容的,它的外形是塔狀的,塔内有無線電的接收機器和播音機器,可以對民衆進行廣播。在收音機還沒有普及到一般家庭時,住在附近的人都會聚集到塔附近收聽廣播,例如收音機體操、棒球轉播之類的。廣播塔的功能,就像二次大戰後的街頭電視。”
妻子概要地解說,我很認真地點頭聽着。
“有那種東西?”
“這是大家都知道的事呀!你真的不知道嗎?你以前應該聽過,恐怕是你自己忘了吧?”
“這個……”
總之,這幾年來,我的記憶力急劇模糊化,所以對于妻子問我的話,老實說,我實在沒有信心給妻子一個肯定的答覆。
妻子看了我的反應,微微歪着頭“嗯”了一聲後,低聲說“算了”,才又接着說:“或許是受到戰争的空襲、被燒毀的緣故,目前全日本所剩的廣播塔已經不多了。”
她繼續解說道:
“不過,我們這個城鎮幾乎沒有遭遇空襲的破壞,所以似乎還留下不少廣播塔的遺迹。但是鎮公所之前沒有哪裡有廣播塔的紀錄,所以才會在最近進行調查現存廣播塔的事。”
“原來如此。”
“這些廣播塔中最有名的,就是圓谷公園裡的廣播塔。你不會連這個也不知道吧?”
“圓谷公園裡的……唔。”
我的記憶慢慢醒了。聽妻子這麼說,我想到——
“從夜圾神社進去那個公園的附近,好像有那樣的塔。”
“對,就是那個。八〇年代初,曾經為了某場紀念活動而修複那裡的廣播塔,讓播音器能播放出聲音。”
“其他的廣播塔現在都不播音了嗎?”
“其他廣播塔裡的播音器不是被拆掉了,就是已經壞了,被棄置在原處。至少深泥丘公園這邊的廣播塔,我也覺得是不會再響了。”
“是嗎?”
但是,那時……
那時,那些孩子們聚集在那個廣播塔的周圍,臉上帶着愉悅的笑容……
或許那時他們聽到了從塔裡播放出來的什麼聲音——我的耳朵聽不到的什麼聲音。
什麼到底是什麼?而且,又是為什麼?
妻子突然拍了自己的手臂。
“真讨厭,蚊子跑進來了。”
“嗯,最近我連蚊子飛的聲音也聽不清楚了。”
“蚊音!是嗎?”
“是啊。好無奈。”
步入中年以後,不管是誰,身體的感覺都會産生變化。例如聽覺神經會随着年齡的增長而逐漸衰退,某些周波數以上的高音,從前可以聽到,現在卻聽不到了。
是因為這樣嗎?我心想着。
從深泥丘第二公園的那座廣播塔放送出來的周波數的聲音,是我聽不到,但孩子們聽得到的聲音……
……即使是那樣沒錯,但是,那廣播塔為什麼還能放送出聲音?
應該已經不會播放出聲音的老舊廣播塔,為什麼還能播放出那樣的聲音?而且……
聽了那聲音後,為什麼孩子們會露出那麼愉快的笑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