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那人上了旅遊車,龍飛清楚地看到車身上貼着一張紙,上面寫着大同——五台山,于是也走了上去。
那人坐在前面,一個單座上,悠然自得地哼着小曲,龍飛坐在最後一排,以便觀察那個人。
臨行前,龍飛和李副部長對于他這趟旅行進行了周密的安排,他們決定引蛇出洞,跟蹤追擊,深入虎穴,想斬斷梅花組織在大陸的間諜網。
此時龍飛見那特務上了到五台山的旅遊車,猜測到梅花組織的頭子一定潛伏在五台山,或是在五台山有他們的秘密據點。
他看到特務沒有發覺他,他覺得勝利在望,不由得添了幾分欣慰。
旅遊車沿着馬路慢慢進入五台山區,開始在蜿蜒的山路颠簸。
車内隻有幾位旅客,有兩對青年男女一路上喋喋不休,還有個農民在數着籃子裡的雞蛋。
霧愈來愈大,旅遊車在霧中徐行,司機若稍不留意,旅遊車就有可能跌入萬丈深淵,葬身谷底,五步之外什麼也看不見。
旅遊車沿着盤山道往前開去,忽然峰回路轉,眼前出現了一塊小小的開闊地,白塔巍峨、寺院林立的台懷鎮到了,舉世聞名的佛教聖地五台山,呈現在龍飛眼前。
此時,五彩錦緞般的晚霞,正張挂在峽谷後面的山脊上。
寺院鍍上了金色的光暈,一些林木隐進了藍色的陰影,被時光剝落的雕梁畫棟間,繞着一對對遲去的燕子,無憂無慮地追逐着。
亭台、樓閣、殿檐、牆壁、石刻、木雕、彩繪、古井,都能講述各種佛經故事,攀附在石縫間的野蘭、青藤、迎春花都顯示着這裡生機勃勃的過去,不知從哪裡響起了陣陣鐘聲,悠遠、沉重、緩慢……逐漸消失在油畫般的夜暮中。
龍飛下了旅遊車,完全被五台山的秀麗景色所感染,同時他密切注視着那個跟蹤對象的舉動。
那個左臉有黑痣的人朝前走去,龍飛遠遠地跟着他。
那人徐徐走入塔院寺,天已黑下來,龍飛快走幾步,與那人拉開一定距離,他想着那人究竟與誰接頭。
塔院寺有一座高高聳立的大白塔,素身金頂。
這座塔在漢明帝以前就有了。
據說很久以前,釋伽牟尼佛滅度,其屍骨煉就八萬四千個舍利子,印度阿育王用五金七寶鑄成了八萬四千座塔,分布于茫茫大千世界,每座塔内藏一個舍利子。
五台山的塔叫慈壽塔,是中國十九座寶塔之一。
據說原來阿育王鑄的那座慈壽塔,就藏在大白塔腹内。
這時,一陣晚風襲來,風吹鈴響,别有一番幽雅情趣。
大白塔北側有一座面寬五間、高兩層的大藏經閣。
正中上方有一塊木匾,上書:兩塔今唯一尚存,既成必環有名言。
如尋舍利及絲發,未識文殊與世尊。
是清代乾隆皇帝所題。
龍飛走進大慈延壽寶殿,隻見内有釋伽牟尼佛、文殊菩薩、普賢菩薩和十八羅漢。
殿院狹窄,出殿數步,就到了居高臨下的山門前。
塔院寺山門的石台階東側,緊接着就是萬佛閣的入口,萬佛閣是塔院寺的屬廟。
那人站在殿内三菩薩像前怔了一會兒,用一雙賊眼左右瞧瞧,龍飛忙躲到殿後。
那人摸了摸觀音騎的“朝天吼”,又朝後走去。
穿過五龍王殿,來到殊像寺。
寺外牌樓的前下方,有一股清澈見底,汩汩而流的泉水。
那人趴在泉邊喝了幾口泉水,正見有個小尼姑出來汲水,那人一見尼姑,愣了一下。
小尼姑放下木桶,咯咯笑道:“老大爺,這泉可是神泉,取名般若,是梵語‘增加智慧’的意思。
你喝了此水,定能長智慧!”
那人苦笑了一下,走入殿院,龍飛也跟入殿院,可是那老人蹤迹全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