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像蜘蛛網,或臭雞蛋身上長出來的黴菌,在水中輕輕搖曳。
“牆?水底怎麼會有牆?”他不解地說。
劉虎擡起頭看了看,“隻是更高一些湖底的山嶺吧。
”
秦昀搖搖頭,又是一次強烈撞擊,潛水器被幾百條紅眼魚頂得飛起來,漂向高逾十米的牆體,強烈的水流沖刷得牆上的“毛發”掉了一些,露出些磚石來,“是牆!的确是牆!”他大叫,又發現牆體南側有個真正的“洞”,它是進入牆内的通道。
紅眼魚追過來,在牆體上來回遊動,将上千年沉積在牆體上的泥塵,也就是“毛發”攪得紛紛掉落,慢慢露出一張巨大的人臉來,他生得濃眉大眼,鼻子又長又尖,耳長數米,戴有兩枚圓形耳環,頭頂凸起,像受了重擊長出來的大包。
秦昀認出它是舍利弗粗犷兇惡的頭像,琢雕在高大的牆體上。
舍利弗是釋迦牟尼的十大弟子之一,有“智慧第一”的美譽,出身婆羅門家庭,父親是當時很有名的論師,母親懷胎時就有異于常人的智慧,據說這是受胎兒的影響。
舍利弗八歲的時候便升上論師寶座,語驚四座,受到諸大論師的佩服及國王的贊歎歡喜。
舍利弗因為受到阿說示威儀的感化,從聽聞“諸法因緣生,諸法因緣滅”的緣起道理,間接知道了佛陀,因此與好友目犍連相約,共同率領二百五十名弟子,一同到竹林精舍皈投佛陀座下。
北方憍薩羅國舍衛城中的須達長者,到南方親睹佛陀聖顔,受感召而皈依佛陀,并發心率先在北方建立精舍,奉獻給佛陀,普灑甘露法水。
這時,舍利弗奉派前往監督工程的進行,并降伏外道,順利完成隻園精舍的建築。
佛陀在隻園精舍的時候,因憐憫衆生漂泊生死大海之苦,輪回在六道中沒有一個幸福快樂的歸宿,佛陀悟出得救的法門,又怕小根小機的人不能信受,最後決定以大智的舍利弗一定知道極樂國土的莊嚴和清淨,一定能接受阿彌陀佛的信仰,而作為當機衆,宣講極樂佛國的淨土法門。
這就是《佛說阿彌陀經》的講說因緣。
佛陀在毘舍離城附近竹芳村的森林中說法後,告訴大家一個驚人的消息,就是佛陀三個月後要進入涅盤。
當舍利弗聽說佛陀即将入滅,特地來到毘舍離,向佛陀請求先佛進入涅盤,并得到允許,向大衆做最後的贈言,随後回到自己的故鄉迦羅臂拏迦村莊,告别老母,安住禅定,右脅而卧,進入涅盤。
随後,信徒們在舍利弗誕生和入滅之地建成舍利弗塔,安放舍利弗法體,并圍繞它建成那爛陀寺,用以紀念舍利弗,後經數百年的擴建,遂成世界最大的寺院。
可以這樣推測,幾十年前,日本人大約在秦昀下潛的方位遠距離拍攝到這張大臉,因為心生恐懼和疑慮,他們卻不敢靠近它。
秦昀決定進到牆内看看。
他将攝像機放在東側,紅眼魚齊刷刷地沖撞過來,潛水器漂移向南側入口,離得近了,秦昀清晰地看到門頂上寫着幾個梵文,他不認識。
門高五米,寬逾六米,深達十餘米,處于門外,看不見門内光景。
門邊牆體上雕刻了大量蓮花和釋迦牟尼、舍利弗弘法的圖畫,雖經千年,又受湖水侵蝕,依然清晰可辨。
秦昀意識到這裡也許就是那爛陀,那爛陀英文稱Nalanda,古代梵文中“Nalan”有蓮花的意思,像征知識和智慧,“da”則是給予的意思,全稱則是“知識給予者”的意思。
牆體上的舍利弗和蓮花不正暗示了這一點嗎?隻是那爛陀遠在印度,而且已經焚毀,怎麼會出現在敦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