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照《酉陽雜俎》“諾臯記”一門中所記,唐德宗貞元年間,長安以西望苑驿,有百姓王申,其人樂善好施,在路邊廣植榆樹,成林成陰,為行旅遮風蔽日;又在住所旁建了幾間茅屋,盛夏時供行人歇腳,并置辦漿水、果子,很是熱心。他有一男孩,一十三歲,每每負責伺候客人。此日午後,有一女子求水,男孩于是将其引進門來。女子身着綠衣,戴白巾,說:“我家住在此地以南十餘裡處,夫死無兒,今喪期已滿,去馬嵬坡親戚家,從這路過,讨些吃的。”女子容貌美豔,言語明快,舉止可愛。
王申遂留之吃飯,說:“今晚你可以住在這裡,明天一早趕路,落日時可抵達馬嵬坡。”
女子欣然從之。吃飯後,王申之妻将那女子帶到後堂,呼之為妹,叫她幫自己做衣服。女子所縫做之衣,針腳細密,不是一般人能做出的。王申夫婦很是驚異,其妻猶喜歡那女子,戲言道:“你既然沒有至親了,能做我的兒媳婦嗎?”
女子笑道:“我身孤苦,現願聽您的安排。”
當天,女子與王申的兒子就成婚了。當時正是酷暑,入洞房後,女子告誡王申的兒子:“最近聽說盜賊很多,不可開門而睡。”說着,她意味深長地看了王申的兒子一眼,用巨棒将門頂住……
到了後半夜,王申之妻突然被噩夢驚醒,在夢中,其子披着頭發哭訴:“母親,孩兒快被鬼吃盡了……”
王妻将所夢之事告訴王申,後者很不耐煩:“你得了個這樣好的兒媳婦,難道是喜極而說夢話嗎?呵呵!”
王妻隻好躺下接着睡,随後又夢到兒子的哭訴。驚醒後告訴王申,這時候王申也有了一種不祥的預感,馬上跟妻子下床,舉着蠟燭去兒子的房間。來到門口,二人呼喊兒子和那女子,裡面一無聲音,死一般寂靜。王申大呼“不好”,将門撞開,剛一開門,裡面忽地竄出一物,圓眼利齒,其身暗藍,一如厲鬼,猛然而去。此時,王申之妻已經吓得癱于門口,王申哆嗦着進了屋子……原文記述如下:
貞元中,望苑驿西有百姓王申,手植榆于路傍成林,構茅屋數椽,夏月常饋漿水于行人,官者即延憩具茗。有兒年十三,每令伺客。忽一日,白其父:“路有女子求水。”因令呼入。女少年,衣碧襦,白幅巾,自言:“家在此南十餘裡,夫死無兒,今服喪矣,将适馬嵬訪親情,丐衣食。”言語明悟,舉止可愛。王申乃留飯之,謂曰:“今日暮夜可宿此,達明去也。”女亦欣然從之。其妻遂納之後堂,呼之為妹。倩其成衣數事,自午至戌悉辦。針綴細密,殆非人工。王申大驚異,妻猶愛之,乃戲曰:“妹既無極親,能為我家作新婦子乎?”女笑曰:“身既無托,願執粗井竈。”王申即日賃衣贳禮為新婦。其夕暑熱,戒其夫:“近多盜,不可辟門。”即舉巨椽捍而寝。及夜半,王申妻夢其子披發訴曰:“被食将盡矣。”驚欲省其子。王申怒之:“老人得好新婦,喜極呓言耶!”妻還睡,複夢如初。申與妻秉燭呼其子及新婦,悉不複應。啟其戶,戶牢如鍵,乃壞門。阖才開,有物圓目鑿齒,體如藍色,沖人而去。其子唯餘腦骨及發而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