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第四章 諾臯記(2):詭幻之花 曲江飛龍

首頁
龍,真的存在嗎?《酉陽雜俎》有精彩的描述:

    僧無可言,近傳有白将軍者,嘗于曲江洗馬,馬忽跳出驚走,前足有物,色白如衣帶,萦繞數匹,遽令解之,血流數升,白異之,遂封紙帖中,藏衣箱内。一日,送客至浐水,出示諸客,客曰:“盍以水試之?”白以鞭築地成竅,置蟲于中,沃盥其上,少頃,蟲蠕蠕如長,竅中泉湧,倏忽自盤若一席,有黑氣如香煙,徑出檐外。衆懼曰:“必龍也。”遂急歸。未數裡,風雨忽至,大震數聲。

    段成式的朋友僧人無可說,最近長安有這樣一個傳聞:有個将軍姓白,常到郊外的曲江洗馬。這一日春光明媚,曲江岸邊,一派暖意。白将軍牽着自己的寶馬,來到一處淺灣,将馬拉至水中,給其洗澡。

    過了一段時間後,那馬突然一聲長嘶,躍上岸來,奔馳不已,白将軍大驚,信手騎上附近的另一匹馬相追趕,直至自己的那匹馬勞累不前。白将軍将其捉住,發現馬的前蹄上纏繞着一條白色的帶子般的蟲子。叫人将其解開後,卻見那蟲子流了不少血。将軍奇怪,于是叫人将其裝進袋子,藏于箱中。

    一天午後,白将軍送客至浐水,于亭驿中告别間隙,取出那怪物展示:“前幾日在曲江邊得的,不知為何怪。”

    客人有些知識,問其原由,随後道:“既然得之于江邊,何不以水試之,也許是水中之物!”

    白将軍用鐵鞭掘地,将那白色的蟲子置于坑中,然後往裡澆水。不一會兒,那蟲子慢慢伸展起來,越來越長,坑中之水竟也越來越多,一如泉湧。倏忽之間,那蟲子已搖晃變大,此時有黑氣驟然升騰,衆人大驚,從亭中跑出,那客人邊跑邊說:“此物必是真龍!”

    白将軍此時也在奔跑,沒跑多遠,風雨交加,雷聲巨響,聲震百裡。此時再回望那亭驿上空,隐隐約約于烏雲中看到有一物形如長龍,升騰而去,消失在唐朝的那個陰霾的午後。在志怪筆記中,關于真龍現身的異聞不時出現。在《酉陽雜俎》中,還有另外一則記錄龍的故事:“有史秀才者,元和中,曾與道流遊華山,時暑,環憩一小溪,忽有一葉,大如掌,紅潤可愛,随流而下,史獨接得,置懷中。坐食頃,覺懷中漸重,潛起觀之,覺葉上鱗起,栗栗而動,史驚懼,棄林中,遽白衆曰:此必龍也,可速去矣!須臾,林中白煙生,彌于一谷。史下山未半,風雷大至。”說的是,唐憲宗元和年間,史秀才遊華山,于溪邊休息,見水中有紅葉一片,于是取之。沒過多久,奇異的事情發生了,那紅葉上面突生鱗片,輕輕蠕動。史秀才驚恐中将其扔下,不一會兒風雷遂至,響徹山谷,正是飛龍。開始的時候,史秀才将紅葉揣入懷中,所以有理由認為是他的體溫令那飛龍蘇醒了。

    龍是冷血動物嗎?

    兩則故事都甚為離奇:一個飄如紅葉,一個纏于馬蹄。至于後者,是否可以這樣理解:當時白将軍正在給馬洗澡,有龍潛于水中,被馬帶出江面,于旱地上喪失了本領,後以水激活,重現空中。

    龍是中國神話中特有的神異動物,後為皇權的象征,千年來為人敬畏。按通常的描述,它是蛇身鹿角,能上天入海,是作為華夏民族的圖騰而存在的。有人認為,龍的前身來自巨型蜥蜴或鳄魚,先民以此為原型,添枝加葉,搞出了“龍”這麼個玩意兒。當然,還有更神的。1934年東北的《盛京時報》就公開刊登了一篇文章,說在營口葦塘内發現一具龍的屍體,還配了照片,轟動一時。後經研究,證明那屍骨是真的,但是不是龍的就不好說了,很可能是一種海洋生物,被卷上海灘,留下枯骸。網絡時代開始後,關于在某地發現真龍的傳聞就更多了,有人說飛機上的乘客在西藏上空拍攝了龍的身影;還有人說青海湖發現類似于龍的不明水怪。當然,這已屬于新志怪的一部分了。

    
上一章 章節目錄 下一章
推薦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