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唐詩》中收入其詩歌七十多首,風格幽深,卓爾不群,尤善五言,信手采撷幾首:
《闾門書感》:“凫鹥踏波舞,樹色接橫塘。
遠近蘼蕪綠,吳宮總夕陽。
”
《桃岩懷賈島》:“路向姚岩寺,多行洞壑間。
鶴聲連塢靜,溪色帶村閑。
疏葉秋前渚,斜陽雨外山。
憐君不得見,詩思最相關。
”
《題馬儒乂石門山居》:“尋君石門隐,山近漸無青。
鹿迹入柴戶,樹身穿草亭。
雲低收藥徑,苔惹取泉瓶。
此地客難到,夜琴誰共聽!”
《早秋雨夕》:“貧居常寂寞,況複是秋天!黃葉如霜後,清風似水邊。
中宵疑有雁,當夕暫無蟬。
就枕終難寐,殘燈滅又然。
”
《天津橋晚望》:“晴登洛橋望,寒色古槐稀。
流水東不息,翠華西未歸。
雲收中嶽近,鐘出後宮微。
回首禁門路,群鴉度落晖。
”
《送馬戴入山》:“古木亂重重,何人識去蹤。
斜陽收萬壑,圓月上三峰。
雲裡泉萦石,窗間鳥下松。
唯應采藥客,時與此相逢。
”
但他之所以出名,不是因為詩,而是因為科舉考試。
顧非熊性格滑稽好辯,求學長安,參加科舉考試,為性格所累,受人排擠,連續三十年科舉考試都名落孫山。
在他的詩歌中,有很多表現落榜後郁悶心情的,如《會中賦得新年》:“萬古如昨日,一年加一晨。
暗生無限事,潛老幾多人。
歸路舊侶盡,故鄉回雁新。
那堪獨惆怅,猶是白衣身。
”《下第後寄高山人》:“我家堂屋前,仰視大茅巅。
潭靜鳥聲異,地寒松色鮮。
人眠甕牖月,鹿飲竹門泉。
多愧鄰高隐,無成又一年。
”
唐穆宗長慶年間,老兄再次落榜,這件事終于讓平時很少幹正事的穆宗皇帝發了怒,責問考試部門:人家非熊連續考了三十年,人的一生有幾個三十年啊?你們也太過分了吧?皇帝命令主管考試的家夥們好好反思一下,重新張榜。
有了皇帝的關照,顧非熊終于中了進士啦。
這時他已五六十歲了。
當時,有人感慨地做詩贈送于非熊:“愚為童稚時,已解念君詩!及得高科晚,須逢聖主知……”
顧非熊終于考試成功,在唐宣宗大中年間官至盱眙尉。
當然,顧非熊并不是一個官迷,他三十年困于考場,也并非僅僅為了能拿個通向仕途的文憑;或者說,他僅僅為了出這口氣,現在氣出來了,顧非熊覺得爽了很多,做官沒多長時間,就棄之而去,回茅山隐居,與父親過其樂融融的生活去了。
在與朋友告别前,顧非熊思念萬千,寫下一首《成名後将歸茅山酬群公見送》:“此名誰不得,人賀至公難。
素業承家了,離筵去國歡。
暮天行雁斷,曉渡落潮寒。
舊隐茅峰下,松根石上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