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酉陽雜俎》中記載了一則關于中國大盜鼻祖盜跖的故事:
盜跖冢在河東,按盜跖死于東陵,此地古名東平陵,疑此近之。高堂縣南有鮮卑城,舊傳鮮卑聘燕,停于此矣。城傍有盜跖冢,冢極高大,賊盜嘗私祈焉。齊天保初,土鼓縣令丁永興,有群賊劫其部内,興乃密令人冢傍伺之,果有祈祀者,乃執諸縣案殺之,自後祀者頗絕。
作為中國古代的大盜鼻祖,盜跖是春秋時人,帶領兄弟橫行為盜,在《莊子》中,專門有“盜跖篇”。在該篇中,盜跖把前來勸說他的孔子卷了個夠。在此之前,孔子對盜跖的哥哥柳下季說:“你弟弟為害天下,你卻不能教育他,那麼讓我來吧,我願意替你去說說他。”
柳下季說:“大師,您就别操心了,去了也是白去。”
孔子不聽,說:“放心吧,我很有經驗的,肯定手到擒來,讓他改邪歸正。”
于是,孔子帶着顔回、子貢兩大弟子去見盜跖。帖子遞上來,盜跖看完後說:“此夫魯國之巧僞人孔丘非邪?”随後一陣狂卷,把孔子罵得狗血噴頭,最後闡明了“盜亦有道”的道理。該篇出現在《莊子》“雜篇”中,當為莊子的弟子所作,借盜跖之口,激烈地反對儒家思想。
按記載,盜跖墓在河東即現在的山西,而盜跖本人死于東陵即山東章丘。但在章丘附近的高堂縣,也有一座盜跖墓,墓極高大,總有賊盜在出手前或得手後來這裡拜祭他們祖師爺。北齊天保年間,旁邊的土鼓縣發生一起大案,縣令丁永興即埋伏人于盜跖墓邊,果有群賊得手後前來祭祀,于是一網打盡。
倒黴就倒黴在偶像身上了。
順便說一句,盜跖原名柳下跖,他的哥哥柳下季,還有一個大名鼎鼎的稱呼:柳下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