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必妖怪也,因以枕而擲之。
僧道三十人與二物一時驚走,曰:“不速去,吾輩且為措大所使也。
”遂皆不見。
明日搜尋之,于壁角中得一敗囊,中有長行子三十個并骰子一雙耳。
(《宣室志》)
故事真相大白:竟是一副賭具在作祟!
在古代志怪筆記裡,很多東西都可以修煉為人形,但以骰子為精怪的故事卻隻此一例。
骰子也就是色子,為古代最常見的賭博與遊戲用具。
骰子大約是三國時被發明出來的,據說專利人是曹植。
最初它上面的點,是黑顔色的。
到了唐朝,被點成紅色的。
所以,在本故事中有“内四眼剡剡如火色”一說。
骰子往往用木頭或獸骨做成,唐朝詩人溫庭筠有《新添聲楊柳枝詞》一詩:“玲珑骰子安紅豆,入骨相思知不知。
”在唐朝時,無論是宮廷,還是民間,都喜歡玩撒骰子的遊戲。
本故事中,與骰子一起出現的“長行子”,也就是幻化成的道士和僧人的玩意兒,是當時的一種棋子,又稱“雙陸”。
所謂雙陸,即“子随骰行,若得雙六,則無不勝也”。
也就是說,兩個六點是最大的。
故有此稱。
在唐朝,雙陸超過了流行于魏晉時的樗蒲,成為人們最愛玩的博彩遊戲。
因為在玩“長行”時需要靠骰子來決定步法走向,所以才有骰子精之語:“這僧道雖有高深之法,但也必須靠了我們,才能行進轉動有規律,否則怎麼敢稱卓絕而達到了頂點?!”
這個發生在東都洛陽的故事令人稱奇。
而在西京長安的深宅,也有一件怪事發生。
《宣室志》中所記載的這則故事涉及一種自2008年夏天之後被我們所熟悉的樂器。
故事的主人公是進士李員,他原籍山西,居于長安延壽裡。
唐憲宗元和年間的一個初夏的傍晚,李員獨處寝室,剛在床上躺下,還未睡熟,隐約聽到屋子西角有聲音傳來,其音輕微,聞而悠遠。
再細聽,有金石之聲,萦耳不絕。
不久,又有歌聲傳來,其聲清越,寂然冷切。
李員默記其詞:“色分藍葉青,聲比磬中鳴。
七月初七日,吾當示汝形……”一曲歌罷,樂聲亦停。
李員驚異,一夜無眠。
轉天,他叫仆人在屋子裡尋找可疑的蹤迹而不得,似乎一切正常。
到了這天夜裡,李員又聞到樂聲,凄涼古遠,歌詞一如前夜。
随後一連幾夜,都有神秘的樂聲在屋子裡出現。
李員知道遇見怪異了,但又不知道這怪異之音來自何方。
後入秋,七月的前六天,長安滿城夜雨連綿,李員寓所廳室的北牆,因雨水不息而塌陷。
李員突然想到那天聽到的那首歌:“七月初七日,吾當示汝形……”而明天就是初七。
這一天,會有什麼異象發生?七月初七,李員在忐忑中度過,傍晚時再次聞到那奇異的樂聲幽幽傳來,此次他循聲而去,在塌陷的北牆下發現了一尊缶,輕輕叩之,音色純美,聲音韻長。
缶,古代的一種打擊樂器,形如方鼎,多為青銅制造。
而李員看到的這尊缶,不是很大,隻有一尺多高,是用黃金制造的,形狀也與一般的青銅缶不同,古異得令人不知道鑄造于什麼年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