講一個發生在洛陽深宅的奇異故事。
東都洛陽陶化裡的深處有一座空宅,唐文宗大和年間(公元827年—836年),有張秀才寓居于此。
每到晚上,他常常感到心神不定,似乎有妖魅遊走四周。
張秀才雖有些膽量,但一個人居此兇宅,卻也着實驚懼。
為了壯膽,老兄每每自念:“大丈夫何懼鬼魅?!不怕不怕。
”但依舊心虛。
這天晚上,他喝了些酒,壯着膽子睡在廳堂,未入寝室。
夜深了。
張秀才倦意漸濃。
他剛要入睡,突然發現有道士與僧人各十五名現身于廳堂,三十人排成六行,神色嚴肅,像踩着鼓點一樣前行。
最奇異的還不在于此,而在于所有道士的模樣是一樣,所有僧人模樣也是一樣的:衣着、面容、身材、表情。
于是,你可以想象一下這場景了。
張秀才看在眼裡,驚怪于心,假裝睡着,眯眼以窺。
過了很長一段時間,又有二物旋轉着出現在地上,該物為四面體,上面各有二十一隻眼睛,每面深處還有一隻眼睛,共四隻,色如火紅。
這兩個多眼怪物在地上相互追逐,滾滾有聲。
與此同時,那三十名道士和僧人,在廳堂中,向東南西北四個方向,或跑或走,但依舊保持着同一表情,旋轉追逐。
那二物,則夾雜在僧道之間,不停地骨碌,嘩啦嘩啦,一刻不歇。
他們互相撞擊着,或分或聚,甚是熱鬧。
其間,一名道士站在地上停了一會兒,馬上被身邊的和尚推打,随後又奔跑起來。
此時,有一人忽然高聲大叫:“我等已是頂點!”
什麼意思?隻見道士和僧人肅然站立住。
這時候,一個多眼怪物對另一個多眼怪物說:“這僧道雖有高深之法,但也必須靠了我們,才能行進轉動有規律,否則怎麼敢稱卓絕而達到了頂點?!”
張秀才認為眼前所見必是妖物,于是鼓足勇氣,抓起枕頭朝他們扔過去。
僧道與那兩個多眼怪物大驚,其中一個說道:“快走,否則将為此輩所驅使!”随後,消失不見。
張秀才自然一晚都沒睡好,他不知道自己遇見了什麼怪物。
第二天,他有意識地在宅内搜尋,在牆角發現了一隻落滿灰塵的布囊,裡面有用于賭博的“長行子”三十個,還有“骰子”一對。
東都陶化裡有空宅,大和中,張秀才借得肄業。
常忽忽不安,自念為男子,當抱慷慨之志,不宜怯以自軟,因移入中堂以處之。
夜深欹枕,乃見道士與僧徒各十五人從堂中出,形容長短皆相似,排作六行,威儀容止,一一可敬。
秀才以為靈仙所集,不敢惕息,因佯寝以窺之。
良久,另有二物展轉于地,每一物各有二十一眼,内四眼剡剡如火色,相馳逐,而目光眩轉,砉剨有聲。
逡巡間,僧道三十人,或馳或走,或東或西,或南或北。
道士一人獨立一處,則被一僧擊而去之。
其二物周流于僧道之中,未嘗暫息。
如此争相擊抟,或分或聚。
一人忽叫雲:“卓絕矣。
”言竟,僧道皆默然而息。
乃見二物相謂曰:“向者群僧與道流妙法絕高,然皆賴我二物成其教行耳,不然,安得稱卓絕哉!”秀才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