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朝的時候,有過一次發現龍的報告,這次報告被寫進政府的文件中。
玄宗開元年間,中原徐城地區往往被水災困擾,汴州刺史齊浣大人當時還兼任河南采訪使一職,他在勘察地形後,向朝廷打了一個報告,建議開一條人工河,将水引向他方。
工程由各縣分掘,最後連在一起,施工到亳州真源縣地段時,挖掘出一個巨大的洞穴,裡面竟然蟄伏着一條長一丈多的龍。
縣裡的人急忙上報,齊浣聽後大驚,命人将龍放生到淮河。
從真源縣到淮河有幾百裡地,我們不太清楚當時是怎麼轉移過去的。
但有另外一個細節,即轉移之初,開河禦史叫邬元昌的,有個手下,悄悄地拔了龍的一根胡須作為紀念和珍藏。
這根龍須在哪裡?
這是一個意外發現龍的故事。
而在本故事中,主人公搭救了一條龍。
地點在江西,時間是唐德宗建中初年。
不過,還要從東南地區最著名的揚州珍寶市場說起。
這一天,一個叫任顼的人出現在該市場,出售他的一件寶物,最後與某胡商成交,賣了數千萬錢。
任顼出售的東西叫骊龍珠。
此珠的背後有一段不為人知的故事。
任顼是江西樂安縣的一名書生,隐于深山中。
這一天,他正在閉門讀書,忽有一黃衣老人造訪。
入座後,兩人閑談起來,任顼感到老人神色凄涼,似有難言之隐,于是細問,對方說:“實不相瞞,我乃龍,而非人,居于此山之西的一處大湖裡。
本來生活平靜,但最近卻遇到麻煩,也許隻有您能幫助我。
”
任顼道:“我塵世一書生,不通方術,如何幫您脫難?”
老人說:“無妨。
不需他技,隻煩勞您按我講的說幾句話就可以。
”
任顼道:“願聞其詳。
”
老人大喜:“兩天後,您到我所生活的湖邊來,正午時,會從西方天空飛來一道士,他即禍害我的人。
道士來後,會施法枯竭湖水。
您在湖水将幹時,隻要高聲呼喊就可以了。
”
“高呼什麼?”任顼問。
老人說:“請俯耳過來……”
老人在任顼耳邊一番密語。
随後,他又說道:“高呼完,湖水會漲滿。
但道士可能還會施展新法術,而你隻管将那句話再重複高呼兩遍,我就可以徹底脫險了。
事成之後,我必有重報!”
兩天後,善良而又好奇的任顼奔赴山西之湖,隐于湖邊草叢中。
到了中午時分,真的有一片白雲自西天上冉冉飄來,降落在湖的上空,雲中有一位身高過丈的道士,面目古異。
道士降落雲頭,立于湖邊,從袖中取出黑字道符,投入湖中,口中念念有詞。
随後,湖水在任顼的注視下一點點開始幹涸,最後湖中露出了一條黃龍!
這時候,任顼大聲呼喊:“天有命,殺黃龍者死!”
說罷,湖水猛漲。
道士大怒,又于袖中取出紅字道符,投入湖中,湖水又将幹涸。
任顼又呼:“天有命,殺黃龍者死!”湖水再溢。
道士更怒,從袖中取出朱紅道符十餘條,抛向天空,道符随後皆化為紅雲,紅雲又入湖中,湖水随之又将幹涸。
這時候,任顼第三次高呼:“天有命,殺黃龍者死!”湖水随之又漲了起來。
其實道士早就發現了草叢中的任顼,他走了過去,十分無奈地說:“為食此龍,我苦心修煉了十年。
若食此龍,我的功力将大增。
可事情被你所壞,又有什麼辦法呢!你雖然是凡人,但我卻傷害不了你。
隻是我有個疑問:你為什麼要救此異類呢?!”說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