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怒氣中騰空而去。
任顼雖被數落了一頓,但他還是很高興的,因為他救下了一條生靈,而且是一條龍。
當天晚上,任顼夢到那老人:“非君搭救,我将死于道士之手。
我之感謝,萬言難表,現有一珠,隐于湖邊草叢,您可去尋找,此乃我所贈的禮物。
”
次日,任顼前去湖邊尋找,果在草叢中得到一顆直徑一寸左右的珠子,光芒閃爍,耀人雙目……
唐建中初,有樂安任顼者,好讀書,不喜塵俗事,居深山中,有終焉之志。
嘗一日,閉關晝坐,有一翁叩門來谒,衣黃衣,貌甚秀,曳杖而至。
顼延坐與語。
既久,顼訝其言讷而色沮,甚有不樂事,因問翁曰:“何為而色沮乎,豈非有憂耶不然,是家有疾而翁念之深耶!”老人曰:“果如是。
吾憂俟子一問固久矣,且我非人,乃龍也,西去一裡有大湫,吾家之數百歲,今為一人所苦,禍且将及,非子不能脫我死,辄來奉訴。
子今幸問我,故得而言也。
”顼曰:“某塵中人耳,獨知有詩書禮樂,他術則某不能曉,然何以脫翁之禍乎?”老人曰:“但授我語,非藉他術,獨勞數十言而已。
”顼曰:“願受教。
”翁曰:“後二日,願子為我晨至湫上,當亭午之際,有一道士自西來者,此所謂禍我者也。
道士當竭我湫中水,且屠我。
子伺其湫水竭,宜厲聲呼曰:‘天有命,殺黃龍者死。
’言畢,湫當滿。
道士必又為術,子因又呼之。
如是者三,我得完其生矣。
必重報,幸無他為慮。
”顼諾之。
已而祈謝甚懇,久之方去。
後二日,顼遂往山西,果有大湫,即坐于湫旁以伺之。
至當午,忽有片雲,自西冉冉而降于湫上,有一道士自雲中下,颀然而長,約丈餘,立湫之岸,于袖中出墨符數道投湫中。
頃之,湫水盡涸。
見一黃龍帖然俯于沙。
顼即厲聲呼:“天有命,殺黃龍者死!”言訖,湫水盡溢。
道士怒,即于袖中出丹字數符投之,湫水又竭。
即震聲呼,如前詞,其水再溢。
道士怒甚,凡食頃,乃出朱符十餘道,向空擲之,盡化為赤雲,入湫,湫水即竭。
呼之如前詞,湫水又溢。
道士顧謂顼曰:“吾一十年始得此龍為食,奈何子儒士也,奚救此異類耶!”怒責數言而去。
顼亦還山中。
是夕,夢前時老人來謝曰:“賴得君子救我,不然,幾死道士手。
深誠所感,千萬何言,今奏一珠,可于湫岸訪之,用表我心重報也。
”顼往尋之,果得一粒徑寸珠于湫岸草中,光耀洞澈,殆不可識。
顼後特至廣陵市,有胡人見之曰:“此真骊龍之寶也。
而世人莫可得。
”以數千萬為價而市之。
(《宣室志》)
這就是龍與龍珠的故事。
但這僅僅是一條龍的故事,在《廣異記》中,還有發現一窩龍的記載:
唐代宗廣德二年,浙江臨海縣叛亂分子袁晁越海進攻永嘉,其戰船在海上遇風,被吹到幾千裡外的島嶼上。
叛亂分子随之漫遊,竟看到一座黃金城市,這裡所有的一切都是黃金制造的。
他們狂喜,後來進入一間密室,又看到二十多隻狗崽。
正在叛亂分子争奪黃金時,有一女子出現:“你們不是叛亂分子嗎?如何至此?你們看到的東西并不屬于你們!另外,你以為你們看到的是狗嗎?告訴你們吧,那是龍!”後來,女子告訴他們此島是鏡湖山慈心仙人修道處,叫他們趕緊回去。
叛亂分子倉皇而逃。
後來,袁晁的叛亂被平息,朝廷的官員聽一個叫曲葉的女叛匪親口講述了這件秘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