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卷四 晚唐風景

首頁
    晚唐風景有二:一是全軍性的“下克上”;二是全國性的饑荒。

     唐憲宗時,東梁州士兵五千人轉移駐地,發生了将領驅逐主帥事件。

    大臣溫造帶一隊人馬去收拾局面。

    到東梁州後,他先是安撫叛亂軍士,随後一天于馬球場中設宴。

    叛亂士兵都很小心,帶兵器赴宴。

    溫造在場地中吊了兩根長繩,建議叛亂軍士吃飯時将兵器挂在繩上。

    吃着吃着,溫造一聲令下,叫人猛拽懸挂着兵器的繩索,于是兵器都被繃上天。

    溫造随即叫人反關轅門,帶人将五千叛軍一并撲殺。

    有些誇張。

    但同時說明,軍隊中驅逐或殺害主帥現象從唐朝中期就開始了,至晚唐已難控制。

     當時的情況是,主帥往往看手下的将官臉色行事,而将官則得看手下的小兵臉色行事,軍士一有不滿就會嘩變。

    這種現象貫穿至後來的五代十國時期。

    以唐懿宗鹹通年間的徐州兵(番号為“感化軍”)為例,那裡的士兵和下級軍官驕縱異常,到什麼程度呢?連年驅逐主帥和節度使。

    據晚唐五代劉崇遠所著的《金華子》記載:“每日三百人守衙,皆露刃立于兩廊夾幕之下,稍不如意,相顧笑議于飲食之間,一夫号呼,衆卒率和。

    節使多儒,素懦怯,聞亂則後門逃遁而獲免焉,如是殆有年矣。

    ”也就是說,在徐州,每天有三百士兵提着刀槍,遊走于衙門,一有不如意,一個士兵喊,其他士兵就跟着響應喊号,吓唬作為最高行政長官的節度使。

    晚唐皇甫枚所著的《三水小牍》更是記載了“徐州兵”下級軍官陳璠襲殺主帥支祥的暴力行為。

    到唐昭宗天祐年間,浙西小兵周交帶人在軍中襲殺大将秦進忠、張胤等十餘名高級将領的事件,把這一風氣推至高潮。

    所以後世評價那個時代,往往用一個詞——驕兵悍将。

    又如,後唐時,李存勖軍中有小校叫安道進,性格兇險,常佩劍于身。

    一日,他拔劍玩賞,對人說:“此劍可切銅斷玉,誰敢擋吾鋒芒?” 這時候,安道進的上級說:“這是什麼利器?如此妄誇!假如我把脖子伸過去,你就能給砍斷?” 安道進說:“您真能把脖子伸過來?” 安道進的上級以為安道進在開玩笑,就把脖子伸過去,安道進揮劍而斬,人頭落地。

    四周之人尖叫驚散。

    安道進把寶劍收回鞘内,對着鏡頭一笑。

     這就是晚唐五代時期小兵的形象。

    與晚唐“驕兵悍将”風景并稱的是在整個帝國疆域内擴散開來的大饑荒。

    下面這個故事可說明當時的情況: 唐懿宗鹹通年間,洛陽一帶饑荒起,谷價甚貴,餓死之民不計其數。

    人們以桑葉為食,緻使桑葉價錢暴漲。

    時有新安縣民王公直,家有桑樹數十棵,葉冠茂盛。

    此日,王公直與其妻合計:“現在家裡糧食也沒了,全力養這些蠶,也不知道以後如何。

    以我合計,不如放棄蠶,趁着桑葉價錢貴,去賣葉,可收入不少,用這錢買一個月吃的糧食,也就到了小麥成熟時了,這樣比等着餓死好吧?” 其妻表示贊同。

    于是夫妻倆把養的蠶都給活埋了,随後把桑樹葉打下,轉天由王公直帶去洛陽販賣,收入三千文錢。

    王公直很高興,用一部分錢買了一大塊豬肉,又買了些燒餅,剛走到徽安門,門吏見王公直所背行囊裡有血滲出,滴了一地,于是叫住他進行盤問。

     王公直說:“我剛才賣了些自家種的桑葉,換了錢,買了點豬肉,這行囊裡流的是豬血吧,沒其他東西啊。

    ” 但門吏一搜,從行囊裡發現一條人的臂膀,血肉模糊。

     鹹通庚寅歲,洛師大饑,谷價騰
上一章 章節目錄 下一頁
推薦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