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用,若得一智略之士,設媒計取之,必獲。
”尚書左仆射房玄齡曰:“臣聞監察禦史蕭翼者,梁元帝之曾孫,今貫魏州莘縣,負才藝,多權謀,可充此使,必當見獲。
”太宗遂召見,翼奏曰:“若作公使,義無得理。
臣請私行詣彼,須得二王雜帖三數通。
”太宗依給翼,遂改冠微服至洛潭。
随商人船下至越州,又衣黃衫極寬長潦倒,得山東書生之體。
日暮入寺,巡廊以觀壁畫,過辯才院,止于門前。
辯才遙見翼,乃問曰:“何處檀越?”翼就前禮拜雲:“弟子是北人,将少許蠶種來賣,曆寺縱觀,幸遇禅師。
”寒溫既畢,語議便合,因延于房内,即共圍棋、撫琴、投壺、握槊、談說文史,意甚相得。
乃曰:“白頭如新,傾蓋若舊,今後無形迹也。
”便留夜宿,設缸面藥酒、果等。
江東雲缸面,猶河北稱甕頭,謂初熟酒也。
酣樂之後,請賓賦詩。
辯才探得來字韻,其詩曰:“初醞一缸開,新知萬裡來。
披雲同落莫,步月共徘徊。
夜久孤琴思,風來旅雁哀。
非君有秘術,誰照不然灰。
”蕭翼探得招字韻,詩曰:“邂逅款良宵,殷勤荷勝招。
彌天俄若舊,初地豈成遙。
酒蟻傾還泛,心猿躁似調。
誰憐失群翼,長若業風飄。
”研蚩略同,彼此諷味,恨相知之晚。
通宵盡歡,明日乃去。
辯才雲:“檀越閑即更來。
”翼乃載酒赴之,興後作詩。
如此者數四,詩酒為務,其俗混然。
經旬朔翼示師梁元帝《自畫職貢圖》,師嗟賞不已。
因談論翰墨,翼曰:“弟子先傳二王楷書法,弟子自幼來玩,今亦數帖自随。
”辯才欣然曰:“明日可将來此看。
”翼依期而往,出其書以示辯才,辯才熟詳之,曰:“是即是矣,然未佳善也。
貧道有一真迹,頗是殊常。
”翼曰:“何帖?”才曰:“《蘭亭》。
”翼笑曰:“數經亂離,真迹豈在,必是響榻僞作耳。
”辯才曰:“禅師在日保惜,臨亡之時,親付于吾。
付受有序,那得參差。
可明日來看。
”及翼到,師自于屋梁上檻内出之。
翼見訖,放駁瑕指颣曰:“果是響榻書也。
”紛競不定。
自示翼之後,更不複安于伏梁上,并肅翼二王諸帖并借留置于幾案之間。
辯才時年八十餘,每日于窗下臨學數遍,其老而笃好也如此。
自是翼往還既數,童弟等無複猜疑。
後辯才出赴露汜橋南嚴遷家齋,翼遂私來房前謂童子曰:“翼遺卻帛子在床上。
”童子即為開門。
翼遂于案上取得《蘭亭》及禦府二王書帖,便赴永安驿告驿長淩愬曰:“我是禦史奉勅來此,今有墨勅,可報汝都督知。
”都督齊善行聞之,馳來拜谒,蕭翼因宣示勅旨,具告所由,善行走使人召辯才,辯才仍在嚴遷家未還寺,遽見追呼,不知所以,又遣雲:“侍禦須見。
”及師來見禦史,乃是房中蕭生也。
蕭翼報雲:奉勅遣來取《蘭亭》,今已得矣。
故喚師來取别。
辯才聞語,而便絕倒,良久始蘇。
翼便馳驿南發,至都奏禦。
太宗大悅。
以玄齡舉得其人,賞錦彩千段,擢拜翼為員外郎,加入五品,賜銀瓶一,金镂瓶一,馬腦椀一,并實以殊。
内廄良馬兩匹,兼寶袞勒辔,宅莊各一區。
太宗初怒老僧之秘吝,俄以其年耄,不忍加刑。
數月後仍賜物三千段,谷三千石,便勅越州支給。
辯才不敢将入己用,回造三層寶塔。
塔甚精麗,至今猶存。
老僧因驚悸患重,不能強飯,唯歠粥,歲餘乃卒。
帝命供奉榻書人趙模、韓道政、馮承素、諸葛貞等四人,各榻數本,以賜皇太子、諸王、近臣。
貞觀二十三年,聖躬不豫,幸玉華宮含風殿。
臨崩,謂高宗曰:“吾欲從汝求一物,汝誠孝也,豈能違吾心耶?汝意如何?”高宗哽咽流涕,引耳而聽,受制命。
太宗曰:“吾所欲得《蘭亭》,可與我将去。
”後随仙駕入玄宮矣。
今趙模等所榻,在者一本,尚直錢數萬也。
(《法書要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