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玄宗時,嵩山有姜撫先生,自稱數百歲。
附近州郡的官員都對他崇拜有加,跟他學道的有成百上千。
這一天,在嵩山寓居的有一個叫荊岩的人,頗通南北朝史,去拜訪這位大師:“先生有多大歲數?”
姜撫說:“我都記不得了。
”
荊岩又問:“那您出生在什麼朝代?”
姜撫說:“我是南北朝時的梁朝人。
”
荊岩說:“那不算太遠,您在當時做過官嗎?”
姜撫說:“曾做過西梁州節度使。
”
荊岩大喊一聲:“閉嘴!上欺天子,下惑世人。
梁朝在江南,境内如何會有西梁州?當時又哪裡有節度使這個官職?”
姜撫先生臉一下紅了,幾天後羞愧而死。
這就是不懂曆史的悲劇。
又,洪州有個著名的女巫何婆,最善用琵琶占蔔,每天顧客盈門。
時有大臣郭質路過,前去占蔔,問自己官運如何。
何婆調着琵琶,說:“您大富貴,今年得一品,明年得二品,後年得三品,更後年得四品!”
郭質一皺眉:“阿婆錯了!品少的官高,品多的官小。
”
何婆不好意思地一笑:“那今年減一品,明年減二品,後年減三品,更後年減四品,五六年後沒品。
”
郭質大罵而起。
B:騙錢型
唐朝詩人張祜喜好俠義,寓居蘇州,遠近皆知。
一個傍晚,有一個俠客模樣的人,身佩劍,手持一個帶血的布囊:“這是張先生家嗎?”
張祜說:“是。
”
俠客入座,說:“我乃俠客,有一仇人,十年莫得,今夜終報仇,斬其首級!”随後搖晃了一下那布囊。
俠客又很豪爽地問張祜:“有酒嗎?”
張祜上酒。
俠客說:“今有一事,此去三裡外,有一義士,曾幫過我,我欲報答,這樣平生的恩仇之事都了結了。
我聽說先生素講義氣,能不能暫借我十萬缗錢,随後為您赴湯蹈火,無所遺憾。
”
張祜被打動,于是将家中之财盡給那俠客。
俠客說:“痛快!天亮前我就回來。
”
随後,俠客留下那裝着人頭的布囊而去。
但直到天亮,俠客還沒回來。
張有些懷疑,打開布囊,裡面裝的乃是豬頭。
C:邪教型
唐高宗時,有個人叫劉龍子,做了一個鍍金的龍頭,藏在袖中,裡面接上羊腸,腸裡盛着蜂蜜水,顯示給人們看,說這金龍可吐出聖水,飲後百病皆消。
人們飲後,心理作怪,都說不錯,确實可去病。
後來劉龍子的信徒越來越多,最後他竟欲意造反,事發被捕,斬于街市。
又,唐睿宗時,有個叫賀玄景的人自稱“五戒賢者”,帶手下在陸渾山中結社,說入社心誠者可成佛。
為迷惑信徒,賀玄景穿了一件帶有金箔的袈裟,坐于暗室裡,叫信徒竊視,将金箔之光說成佛光。
又叫手下爬到懸崖間,身着碧紗,裝成仙人模樣,并在山下放火,升起煙霧,叫信徒臨崖下視,趁機将他們推下山,而掠去财物。
事發時,山下屍骸已達數百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