盜墓曆來分為南北兩派,盜墓賊們,由于常年行走于地下,因此有些很不好的稱呼,比如什麼‘地鼠’‘土耗子’一類的,發展到現在,一般統稱為土夫子。
南北兩派的土夫子,由于所處的地區不同,傳承的文化不一樣,因此盜墓的手法也不一樣。
就拿工具來講,比如最常見的洛陽鏟,也就是我們所謂的考古探鏟。
最開始是由北派的土夫子使用,但這東西到了南派手裡就不行了,因為南方土壤和北方有差别,探鏟到了南方不能帶土,用起來不如短柄鋤,所以南派不用洛陽鏟這東西。
光是工具上就已經有了差别,更别提其餘手法和講究了。
但我爺爺這本工作筆記卻十分奇怪,上面并沒有分什麼南派北派,很多東西都是糅合在一起,很多地方的描述形勢也相差很大,并不像同一個人寫的,有點兒像我爺爺在寫工作筆記的過程中,偶爾會摘抄一些其它文獻一樣。
這其中關于風水和望氣發墓的一段,雖然看起來隻有短短十來頁,但全是由古文書寫。
大家都知道,古代的文言文,比現代的白話文其實更有總結力,往往幾個字的意思,就需要大段的白話來翻譯,因此蘊含的信息量很強大。
我來之前雖然已經大緻看了一遍,但很多細節艱澀的地方,卻還是似晃似乎,趁着這會兒功夫,我在火光下翻讀,也将那陣若有似無的歌聲刻意忽略。
翻到鳳凰轉頸這一段兒,我看了看它的詳細介紹。
上面寫到,鳳凰轉頸,于轉頸處,形成一處大風水。
期間必有活水,有水則見龍,龍者,生機也;無水者斷頭,斷者,氣之滞也。
這大意是,按照鳳凰轉頸的格局,在轉頸的位置處,必然有水源,這水源以活水,如江水或者地下水為佳,适合葬人;但如果那地方沒有水,或者是死水,則是斷頭的鳳凰,為龍氣阻礙之地,萬萬不能葬人。
往下看,又有關于鳳凰轉頸相關的風水格局,比如适合安葬什麼人,葬時有什麼講究,雖然寥寥不到百字,卻涵蓋無窮奧妙,讓我越看越入迷。
就在此時,林間卻陡然傳來一陣冷風,在這夏日的夜裡,激得人渾身都起了一層雞皮疙瘩,讓我不由的擡頭,猛的朝着冷風吹來的方向一看,隻見火光明暗交界處,隐隐約約蹲了隻東西,兩個碧綠的眼珠子散發着幽光,也不知在黑暗中看了我們多久。
若不是這陣怪異的冷風恰巧吹過來,我還真不會發現那個東西。
它究竟是什麼?是狼還是其它東西?
猛的發現那對兒碧綠的眼珠子,我驚的猛然從地上竄起來,順手就抄起了地上的火把。
動物畏明火,這點兒道理我自然知道,管它是狼還是其它野獸,見了明火,一般都會退開。
我舉着火把朝着那東西逼近,不由得心裡打突,想到:這東西怎麼一點兒反應也沒有?難道它根本不怕火?
半夜裡出來,又不怕火的動物有哪些?我迅速在腦子裡過了一遍,一時沒有想出個所以然呢,但等到我逐漸靠近,看清那玩意兒後,不由吃了一驚。
哪裡是什麼野獸,赫然是塊兒古怪的大石頭,橫陳在峽谷下方,仿佛是從山上滾下來的一樣。
我下意識的順着石頭往上看,黑夜裡,山上黑乎乎一片,什麼也看不清楚。
這大石頭的造型十分古怪,上半身有雕鑿的痕迹,下半身比較原始,似乎是個沒有完工的東西。
這具石像十分古怪,身體有點兒像犬類的身體,沒有脖子,連着肩膀的是一張貼到地上的人臉,而反光的确實石像的眼珠子,接着火把一看,裡面赫然鑲嵌着綠色的寶石,隻不過我對寶石沒有什麼研究,究竟是什麼品種,就不知道了。
大半夜的,對着這個似人似獸的石像,我隻覺得後背有些發涼,脖子裡直冒寒氣,這人面獸神的石像,面容看起來倒是很慈祥,還帶着微笑,隻是配合着此時此刻的情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