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第四十八回 魔弄寒風飄大雪 僧思拜佛履層冰

首頁
    收拾走路。

    那兩個老者苦留不住,隻得安排些幹糧烘炒,做些燒餅馍馍相送。

    一家子磕頭禮拜,又捧出一盤子散碎金銀,跪在面前道:“多蒙老爺活子之恩,聊表途中一飯之敬。

    ”三藏擺手搖頭,隻是不受道:“貧僧出家人,财帛何用?就途中也不敢取出。

    隻是以化齋度日為正事,收了幹糧足矣。

    ”二老又再三央求,行者用指尖兒撚了一小塊,約有四五錢重,遞與唐僧道:“師父,也隻當些襯錢,莫教空負二老之意。

    ”遂此相向而别。

    徑至河邊冰上,那馬蹄滑了一滑,險些兒把三藏跌下馬來。

    沙僧道:“師父,難行!”八戒道:“且住!問陳老官讨個稻草來我用。

    ”行者道:“要稻草何用?”八戒道:“你那裡得知,要稻草包着馬蹄方才不滑,免教跌下師父來也。

    ”陳老在岸上聽言,急命人家中取一束稻草,卻請唐僧上岸下馬。

    八戒将草包裹馬足,然後踏冰而行。

     别陳老離河邊,行有三四裡遠近,八戒把九環錫杖遞與唐僧道:“師父,你橫此在馬上。

    ”行者道:“這呆子奸詐!錫杖原是你挑的,如何又叫師父拿着?”八戒道:“你不曾走過冰淩,不曉得。

    凡是冰凍之上,必有淩眼,倘或髹着淩眼,脫将下去,若沒橫擔之物,骨都的落水,就如一個大鍋蓋蓋住,如何鑽得上來!須是如此架住方可。

    ”行者暗笑道:“這呆子倒是個積年走冰的!”果然都依了他。

    長老橫擔着錫杖,行者橫擔着鐵棒,沙僧橫擔着降妖寶杖,八戒肩挑着行李,腰橫着釘钯,師徒們放心前進。

    這一直行到天晚,吃了些幹糧,卻又不敢久停,對着星月光華,觀的冰凍上亮灼灼、白茫茫,隻情奔走,果然是馬不停蹄,師徒們莫能合眼,走了一夜。

    天明又吃些幹糧,望西又進。

    正行時,隻聽得冰底下撲喇喇一聲響亮,險些兒唬倒了白馬。

    三藏大驚道:“徒弟呀!怎麼這般響亮?”八戒道:“這河忒也凍得結實,地淩響了,或者這半中間連底通锢住了也。

    ”三藏聞言,又驚又喜,策馬前進,趱行不題。

     卻說那妖邪自從回歸水府,引衆精在于冰下。

    等候多時,隻聽得馬蹄響處,他在底下弄個神通,滑喇的迸開冰凍,慌得孫大聖跳上空中,早把那白馬落于水内,三人盡皆脫下。

    那妖邪将三藏捉住,引群精徑回水府,厲聲高叫:“鳜妹何在?”老鳜婆迎門施禮道:“大王,不敢不敢!”妖邪道:“賢妹何出此言!一言既出,驷馬難追。

    原說聽從汝計,捉了唐僧,與你拜為兄妹。

    今日果成妙計,捉了唐僧,就好昧了前言?”教:“小的們,擡過案桌,磨快刀來,把這和尚剖腹剜心,剝皮剮肉,一壁廂響動樂器,與賢妹共而食之,延壽長生也。

    ”鳜婆道:“大王,且休吃他,恐他徒弟們尋來吵鬧。

    且甯耐兩日,讓那厮不來尋,然後剖開,請大王上坐,衆眷族環列,吹彈歌舞,奉上大王,從容自在享用,卻不好也?”那怪依言,把唐僧藏于宮後,使一個六尺長的石匣,蓋在中間不題。

     卻說八戒、沙僧在水裡撈着行囊,放在白馬身上馱了,分開水路,湧浪翻波,負水而出,隻見行者在半空中看見,問道:“師父何在?”八戒道:“師父姓陳,名到底了,如今沒處找尋,且上岸再作區處。

    ”原來八戒本是天蓬元帥臨凡,他當年掌管天河八萬水兵大衆,沙和尚是流沙河内出身,白馬本是西海龍孫,故此能知水性。

    大聖在空中指引,須臾回轉東崖,曬刷了馬匹,僻掠了衣裳,大聖雲頭按落,一同到于陳家莊上。

    早有人報與二老道:“四個取經的老爺,如今隻剩了三個來也。

    ”兄弟即忙接出門外,果見衣裳還濕,道:“老爺們,我等那般苦留,卻不肯住,隻要這樣方休。

    怎麼不見三藏老爺?”八戒道:“不叫做三藏了,改名叫做陳到底也。

    ”二老垂淚道:“可憐,可憐!我說等雪融備船相送,堅執不從,緻令喪了性命!”行者道:“老兒,莫替古人擔憂,我師父管他不死長命。

    老孫知道,決然是那靈感大王弄法算計去了。

    你且放心,與我們漿漿衣服,曬曬關文,取草料喂着白馬,等我弟兄尋着那厮,救出師父,索性剪草除根,替你一莊人除了後患,庶幾永永得安生也。

    ”陳老聞言,滿心歡喜,即命安排齋供。

    兄弟三人,飽餐一頓,将馬匹行囊交與陳家看守,各整兵器,徑赴道邊尋師擒怪。

    正是:誤踏層冰傷本性,大丹脫漏怎周全?畢竟不知怎麼救得唐僧,且聽下回分解。

    
上一頁 章節目錄 下一章
推薦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