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第六十三回 二僧蕩怪鬧龍宮 群聖除邪獲寶貝

首頁
    往外殺來。

    這八戒舉钯迎敵,且戰且退,跳出水中。

    這岸上齊天大聖與七兄弟一擁上前,槍刀亂紮,把個龍孫剁成幾斷肉餅。

    那驸馬見不停當,在山前打個滾,又現了本象,展開翅,旋繞飛騰。

    二郎即取金弓,安上銀彈,扯滿弓,往上就打。

    那怪急铩翅,掠到邊前,要咬二郎;半腰裡才伸出一個頭來,被那頭細犬,撺上去,汪的一口,把頭血淋淋的咬将下來。

    那怪物負痛逃生,徑投北海而去。

    八戒便要趕去,行者止住道:“且莫趕他,正是窮寇勿追,他被細犬咬了頭,必定是多死少生。

    等我變做他的模樣,你分開水路,趕我進去,尋那宮主,詐他寶貝來也。

    ”二郎與六聖道:“不趕他,倒也罷了,隻是遺這種類在世,必為後人之害。

    ”至今有個九頭蟲滴血,是遺種也。

     那八戒依言,分開水路,行者變作怪象前走,八戒吆吆喝喝後追。

    漸漸追至龍宮,隻見那萬聖宮主道:“驸馬,怎麼這等慌張?”行者道:“那八戒得勝,把我趕将進來,覺道不能敵他。

    你快把寶貝好生藏了!”那宮主急忙難識真假,即于後殿裡取出一個渾金匣子來,遞與行者道:“這是佛寶。

    ”又取出一個白玉匣子,也遞與行者道:“這是九葉靈芝。

    你拿這寶貝藏去,等我與豬八戒鬥上兩三合,擋住他,你将寶貝收好了,再出來與他合戰。

    ”行者将兩個匣兒收在身邊,把臉一抹,現了本象道:“宮主,你看我可是驸馬麼?”宮主慌了,便要搶奪匣子,被八戒跑上去,着背一钯,築倒在地。

    還有一個老龍婆撤身就走,被八戒扯住,舉钯才築,行者道:“且住!莫打死他,留個活的,好去國内見功。

    ”遂将龍婆提出水面。

    行者随後捧着兩個匣子上岸,對二郎道:“感兄長威力,得了寶貝,掃淨妖賊也。

    ”二郎道:“一則是那國王洪福齊天,二則是賢昆玉神通無量,我何功之有!”兄弟們俱道:“孫二哥既已功成,我們就此告别。

    ”行者感謝不盡,欲留同見國王。

    諸公不肯,遂帥衆回灌口去訖。

     行者捧着匣子,八戒拖着龍婆,半雲半霧,頃刻間到了國内。

    原來那金光寺解脫的和尚,都在城外迎接,忽見他兩個雲霧定時,近前磕頭禮拜,接入城中。

    那國王與唐僧正在殿上講論,這裡有先走的和尚仗着膽入朝門奏道:“萬歲,孫豬二老爺擒賊獲寶而來也。

    ”那國王聽說,連忙下殿,共唐僧,沙僧,迎着稱謝神功不盡,随命排筵謝恩。

    三藏道:“且不須賜飲,着小徒歸了塔中之寶,方可飲宴。

    ”三藏又問行者道:“汝等昨日離國,怎麼今日才來?”行者把那戰驸馬,打龍王,逢真君,敗妖怪,及變化詐寶貝之事,細說了一遍。

    三藏與國王,大小文武,俱喜之不勝。

    國王又問:“龍婆能人言語否?”八戒道:“乃是龍王之妻,生了許多龍子龍孫,豈不知人言?”國王道:“既知人言,快早說前後做賊之事。

    ”龍婆道:“偷佛寶,我全不知,都是我那夫君龍鬼與那驸馬九頭蟲,知你塔上之光乃是佛家舍利子,三年前下了血雨,乘機盜去。

    ”又問:“靈芝草是怎麼偷的?”龍婆道:“隻是我小女萬聖宮主私入大羅天上靈霄殿前,偷的王母娘娘九葉靈芝草。

    那舍利子得這草的仙氣溫養着,千年不壞,萬載生光,去地下,或田中,掃一掃即有萬道霞光,千條瑞氣。

    如今被你奪來,弄得我夫死子絕,婿喪女亡,千萬饒了我的命罷!”八戒道:“正不饒你哩!”行者道:“家無全犯,我便饒你,隻便要你長遠替我看塔。

    ”龍婆道:“好死不如惡活。

    但留我命,憑你教做什麼。

    ”行者叫取鐵索來,當駕官即取鐵索一條,把龍婆琵琶骨穿了,教沙僧:“請國王來看我們安塔去。

    ” 那國王即忙排駕,遂同三藏攜手出朝,并文武多官,随至金光寺上塔。

    将舍利子安在第十三層塔頂寶瓶中間,把龍婆鎖在塔心柱上,念動真言,喚出本國土地、城隍與本寺伽藍,每三日送飲食一餐,與這龍婆度口,少有差訛,即行處斬,衆神暗中領諾。

    行者卻将芝草把十三層塔層層掃過,安在瓶内,溫養舍利子。

    這才是整舊如新,霞光萬道,瑞氣千條,依然八方共睹,四國同瞻。

    下了塔門,國王就謝道:“不是老佛與三位菩薩到此,怎生得明此事也!”行者道:“陛下,金光二字不好,不是久住之物。

    金乃流動之物,光乃閃灼之氣。

    貧僧為你勞碌這場,将此寺改作伏龍寺,教你永遠常存。

    ”那國王即命換了字号,懸上新匾,乃是“敕建護國伏龍寺”。

    一壁廂安排禦宴,一壁廂召丹青寫下四衆生形,五鳳樓注了名号。

    國王擺銮駕,送唐僧師徒,賜金玉酬答,師徒們堅辭,一毫不受。

    這真個是:邪怪剪除萬境靜,寶塔回光大地明。

    畢竟不知此去前路如何,且聽下回分解。

    
上一頁 章節目錄 下一章
推薦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