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回因果,勸人為善,切休作惡。
一念生,神明照鑒,任他為作。
拙蠢乖能君怎學,兩般還是無心藥。
趁生前有道正該修,莫浪泊。
認根源,脫本殼。
訪長生,須把捉。
要時時明見,醍醐斟酌。
貫徹三關填黑海,管教善者乘鸾鶴。
那其間愍故更慈悲,登極樂。
話表唐三藏一念虔誠,且休言天神保護,似這草木之靈,尚來引送,雅會一宵,脫出荊棘針刺,再無蘿壯攀纏。
四衆西進,行彀多時,又值冬殘,正是那三春之日——
物華交泰,鬥柄回寅。
草芽遍地綠,柳眼滿堤青。
一嶺桃花紅錦倪,半溪煙水碧羅明。
幾多風雨,無限心情。
日曬花心豔,燕銜苔蕊輕。
山色王維畫濃淡,鳥聲季子舌縱橫。
芳菲鋪繡無人賞,蝶舞蜂歌卻有情。
師徒們也自尋芳踏翠,緩随馬步,正行之間,忽見一座高山,遠望着與天相接。
三藏揚鞭指道:“悟空,那座山也不知有多少高,可便似接着青天,透沖碧漢。
”行者道:“古詩不雲,隻有天在上,更無山與齊。
但言山之極高,無可與他比并,豈有接天之理!”八戒道:“若不接天,如何把昆侖山号為天柱?”行者道:“你不知,自古天不滿西北。
昆侖山在西北乾位上,故有頂天塞空之意,遂名天柱。
”沙僧笑道:“大哥把這好話兒莫與他說,他聽了去,又降别人。
我們且走路,等上了那山,就知高下也。
”
那呆子趕着沙僧厮耍厮鬥,老師父馬快如飛,須臾,到那山崖之邊。
一步步往上行來,隻見那山——
林中風飒飒,澗底水潺潺。
鴉雀飛不過,神仙也道難。
千崖萬壑,億曲百灣。
塵埃滾滾無人到,怪石森森不厭看。
有處有雲如水項,是方是樹鳥聲繁。
鹿銜芝去,猿摘桃還。
狐貉往來崖上跳,騃獐出入嶺頭頑。
忽聞虎嘯驚人膽,斑豹蒼狼把路攔。
唐三藏一見心驚,孫行者神通廣大,你看他一條金箍棒,哮吼一聲,吓過了狼蟲虎豹,剖開路,引師父直上高山。
行過嶺頭,下西平處,忽見祥光霭霭,彩霧紛紛,有一所樓台殿閣,隐隐的鐘磬悠揚。
三藏道:“徒弟們,看是個什麼去處。
”行者擡頭,用手搭涼篷,仔細觀看,那壁廂好個所在!真個是——
珍樓寶座,上刹名方。
谷虛繁地籁,境寂散天香。
青松帶雨遮高閣,翠竹留雲護講堂。
霞光缥缈龍宮顯,彩色飄祆沙界長。
朱欄玉戶,畫棟雕梁。
談經香滿座,語箓月當窗。
鳥啼丹樹内,鶴飲石泉旁。
四圍花發琪園秀,三面門開舍衛光。
樓台突兀門迎嶂,鐘磬虛徐聲韻長。
窗開風細,簾卷煙茫。
有僧情散淡,無俗意和昌。
紅塵不到真仙境,靜土招提好道場。
行者看罷回複道:“師父,那去處是便是座寺院,卻不知禅光瑞霭之中,又有些兇氣何也。
觀此景象,也似雷音,卻又路道差池。
我們到那廂,決不可擅入,恐遭毒手。
”唐僧道:“既有雷音之景,莫不就是靈山?你休誤了我誠心,擔擱了我來意。
”行者道:“不是,不是!靈山之路我也走過幾遍,那是這路途!”八戒道:“縱然不是,也必有個好人居住。
”沙僧道:“不必多疑,此條路未免從那門首過,是不是一見可知也。
”行者道:“悟淨說得有理。
”
那長老策馬加鞭至山門前,見“雷音寺”三個大字,慌得滾下馬來,倒在地下,口裡罵道:“潑猢狲!害殺我也!現是雷音寺,還哄我哩!”行者陪笑道:“師父莫惱,你再看看。
山門上乃四個字,你怎麼隻念出三個來,倒還怪我?”長老戰兢兢的爬起來再看,真個是四個字,乃“小雷音寺”。
三藏道:“就是小雷音寺,必定也有個佛祖在内。
經上言三千諸佛,想是不在一方。
似觀音在南海,普賢在峨眉,文殊在五台。
這不知是那一位佛祖的道場。
古人雲,有佛有經,無方無寶,我們可進去來。
”行者道:“不可進去,此處少吉多兇,若有禍患,你莫怪我。
”三藏道:“就是無佛,也必有個佛象。
我弟子心願遇佛拜佛,如何怪你。
”即命八戒取袈裟,換僧帽,結束了衣冠,舉步前進。
隻聽得山門裡有人叫道:“唐僧,你自東土來拜見我佛,怎麼還這等怠慢?”三藏聞言即便下拜,八戒也磕頭,沙僧也跪倒,惟大聖牽馬收拾行李在後。
方入到二層門内,就見如來大殿。
殿門外寶台之下,擺列着五百羅漢、三千揭谛、四金剛、八菩薩、比丘尼、優婆塞、無數的聖僧、道者,真個也香花豔麗,瑞氣缤紛。
慌得那長老與八戒沙僧一步一拜,拜上靈台之間,行者公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