話表三藏師徒到鎮海禅林寺,衆僧相見,安排齋供。
四衆食畢,那女子也得些食力。
漸漸天昏,方丈裡點起燈來。
衆僧一則是問唐僧取經來曆,二則是貪看那女子,都攢攢簇簇,排列燈下。
三藏對那初見的喇嘛僧道:“院主,明日離了寶山,西去的路途如何?”那僧雙膝跪下,慌得長老一把扯住道:“院主請起。
我問你個路程,你為何行禮?”那僧道:“老師父明日西行,路途平正,不須費心。
隻是眼下有件事兒不尴尬,一進門就要說,恐怕冒犯洪威,卻才齋罷,方敢大膽奉告:老師東來,路遙辛苦,都在小和尚房中安歇甚好;隻是這位女菩薩,不方便,不知請他那裡睡好。
”三藏道:“院主,你不要生疑,說我師徒們有甚邪意。
早間打黑松林過,撞見這個女子綁在樹上。
小徒孫悟空不肯救他,是我發菩提心,将他救了,到此随院主送他那裡睡去。
”那僧謝道:“既老師寬厚,請他到天王殿裡,就在天王爺爺身後,安排個草鋪,教他睡罷。
”三藏道:“甚好,甚好。
”遂此時,衆小和尚引那女子往殿後睡去。
長老就在方丈中,請衆院主自在,遂各散去。
三藏吩咐悟空:“辛苦了,早睡早起。
”遂一處都睡着了,不敢離側,護着師父。
漸入夜深,正是那——
玉兔高升萬籁甯,天街寂靜斷人行。
銀河耿耿星光燦,鼓發谯樓趱換更。
一宵晚話不題。
及天明了,行者起來,教八戒、沙僧收拾行囊、馬匹,卻請師父走路。
此時長老還貪睡未醒。
行者近前叫聲“師父”。
那師父把頭擡了一擡,又不曾答應得出。
行者問:“師父怎麼說?”長老呻吟道:“我怎麼這般頭懸眼脹,渾身皮骨皆疼?”八戒聽說,伸手去摸摸,身上有些發熱。
呆子笑道:“我曉得了。
這是昨晚見沒錢的飯,多吃了幾碗,倒沁着頭睡,傷食了。
”行者喝道:“胡說!等我問師父,端的何如。
”三藏道:“我半夜之間,起來解手,不曾戴得帽子,想是風吹了。
”行者道:“這還說得是。
如今可走得路麼?”三藏道:“我如今起坐不得,怎麼上馬?但隻誤了路啊!”行者道:“師父說那裡話!常言道,一日為師,終身為父。
我等與你做徒弟,就是兒子一般。
又說道:養兒不用阿金溺銀,隻是見景生情便好。
你既身子不快,說什麼誤了行程,便甯耐幾日,何妨!”兄弟們都伏侍着師父,不覺的早盡午來昏又至,良宵才過又侵晨。
光陰迅速,早過了三日。
那一日,師父欠身起來叫道:“悟空,這兩日病體沉疴,不曾問得你,那個脫命的女菩薩,可曾有人送些飯與他吃?”行者笑道:“你管他怎的,且顧了自家的病着。
”三藏道:“正是,正是。
你且扶我起來,取出我的紙筆墨,寺裡借個硯台來使使。
”行者道:“要怎的?”長老道:“我要修一封書,并關文封在一處,你替我送上長安駕下,見太宗皇帝一面。
”行者道:“這個容易,我老孫别事無能,若說送書,人間第一。
你把書收拾停當取與我,我一筋鬥送到長安,遞與唐王,再一筋鬥轉将回來,你的筆硯還不幹哩。
但隻是你寄書怎的?且把書意念念我聽。
念了再寫不遲。
”長老滴淚道:“我寫着——
臣僧稽首三頓首,萬歲山呼拜聖君;文武兩班同入目,公卿四百共知聞:
當年奉旨離東土,指望靈山見世尊。
不料途中曹厄難,何期半路有災哈。
僧病沉疴難進步,佛門深遠接天門。
有經無命空勞碌,啟奏當今别遣人。
”
行者聽得此言,忍不住呵呵大笑道:“師父,你忒不濟,略有些些病兒,就起這個意念。
你若是病重,要死要活,隻消問我。
我老孫自有個本事。
問道:‘那個閻王敢起心?那個判官敢出票?那個鬼使來勾取?’若惱了我,我拿出那大鬧天宮之性子,又一路棍,打入幽冥,捉住十代閻王,一個個抽了他的筋,還不饒他哩!”三藏道:“徒弟呀,我病重了,切莫說這大話。
”八戒上前道:“師兄,師父說不好,你隻管說好!十分不尴尬。
我們趁早商量,先賣了馬,典了行囊,買棺木送終散火。
”行者道:“呆子又胡說了!你不知道。
師父是我佛如來第二個徒弟,原叫做金蟬長老,隻因他輕慢佛法,該有這場大難。
”八戒道:“哥啊,師父既是輕慢佛法,貶回東土,在是非海内,口舌場中,托化做人身,發願往西天拜佛求經,遇妖精就捆,逢魔頭就吊。
受諸苦惱,也彀了,怎麼又叫他害病?”行者道:“你那裡曉得,老師父不曾聽佛講法,打了一個盹,往下一失,左腳下翙了一粒米,下界來,該有這三日病。
”八戒驚道:“象老豬吃東西潑潑撒撒的,也不知害多少年代病是!”行者道:“兄弟,佛不與你衆生為念。
你又不知。
人雲:‘鋤禾日當午,汗滴禾下土。
誰知盤中餐,粒粒皆辛苦!’師父隻今日一日,明日就好了。
”三藏道:“我今日與昨日不同:咽喉裡十分作渴。
你去那裡,有涼水尋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