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第八十八回 禅到玉華施法會 心猿木母授門人

首頁
    是神兵,不知有多少重哩!”八戒笑道:“我的钯也沒多重,隻有一藏之數,連柄五千零四十八斤。

    ”三王子問沙僧道:“師父寶杖多重?”沙僧笑道:“也是五千零四十八斤。

    ”大王子求行者的金箍棒看。

    行者去耳朵裡取出一個針兒來,迎風幌一幌,就有碗來粗細,直直的豎立面前。

    那王父子都皆悚懼,衆官員個個心驚。

    三個小王子禮拜道:“豬師、沙師之兵,俱随身帶在衣下,即可取之。

    孫師為何自耳中取出?見風即長,何也?”行者笑道:“你不知我這棒不是凡間等閑可有者。

    這棒是—— 鴻蒙初判陶钅容鐵,大禹神人親所設。

    湖海江河淺共深,曾将此棒知之切。

    開山治水太平時,流落東洋鎮海阙。

    日久年深放彩霞,能消能長能光潔。

    老孫有分取将來,變化無方随口訣。

    要大彌于宇宙間,要小卻似針兒節。

    棒名如意号金箍,天上人間稱一絕。

    重該一萬三千五百斤,或粗或細能生滅。

    也曾助我鬧天宮,也曾随我攻地阙。

    伏虎降龍處處通,煉魔蕩怪方方徹。

    舉頭一指太陽昏,天地鬼神皆膽怯。

    混沌仙傳到至今,原來不是凡間鐵。

    ” 那王子聽言,個個頂禮不盡。

    三個向前重重拜禮,虔心求授。

    行者道:“你三人不知學那般武藝。

    ”王子道:“願使棍的就學棍,慣使钯的就學钯,愛用杖的就學杖。

    ”行者笑道:“教便也容易,隻是你等無力量,使不得我們的兵器,恐學之不精,如畫虎不成反類狗也。

    古人雲,教訓不嚴師之惰,學問無成子之罪。

    汝等既有誠心,可去焚香來拜了天地,我先傳你些神力,然後可授武藝。

    ”三個小王子聞言,滿心歡喜,即便親擡香案,沐手焚香,朝天禮拜。

    拜畢請師傳法。

    行者轉下身來,對唐僧行禮道:“告尊師,恕弟子之罪。

    自當年在兩界山蒙師父大德救脫弟子,秉教沙門,一向西來,雖不曾重報師恩,卻也曾渡水登山,竭盡心力。

    今來佛國之鄉,幸遇賢王三子,投拜我等,欲學武藝。

    彼既為我等之徒弟,即為我師之徒孫也。

    謹禀過我師,庶好傳授。

    ”三藏十分大喜。

    八戒、沙僧見行者行禮,也那轉身朝三藏磕頭道:“師父,我等愚魯,拙口鈍腮,不會說話,望師父高坐法位,也讓我兩個各招個徒弟耍耍,也是西方路上之憶念。

    ”三藏俱欣然允之。

     行者才教三個王子就于暴紗亭後,靜室之間,畫了罡鬥,教三人都俯伏在内,一個個瞑目甯神。

    這裡卻暗暗念動真言,誦動咒語,将仙氣吹入他三人心腹之中,把元神收歸本舍,傳與口訣,各授得萬千之膂力,運添了火候,卻象個脫胎換骨之法。

    運遍了子午周天,那三個小王子,方才蘇醒,一齊爬将起來,抹抹臉,精神抖擻,一個個骨壯筋強——大王子就拿得金箍棒,二王子就輪得九齒钯,三王子就舉得降妖杖。

    老王見了歡喜不勝,又排素宴,啟謝他師徒四衆。

    就在筵前各傳各授:學棍的演棍,學钯的演钯,學杖的演杖。

    雖然打幾個轉身,丢幾般解數,終是有些着力,走一路,便喘氣噓噓,不能耐久;蓋他那兵器都有變化,其進退攻揚,随消随長,皆有變化自然之妙,此等終是凡夫,豈能以遽及也?當日散了筵宴。

     次日,三個王子又來稱謝道:“感蒙神師授賜了膂力,縱然輪得師的神器,隻是轉換艱難。

    意欲命工匠依師神器式樣,減削斤兩,打造一般,未知師父肯容否?”八戒道:“好,好,好!說得象話。

    我們的器械,一則你們使不得,二則我們要護法降魔,正該另造另造。

    ”王子又随宣召鐵匠,買辦鋼鐵萬斤,就于王府内前院搭廠,支爐鑄造。

    先一日将鋼鐵煉熟,次日請行者三人将金箍棒、九齒钯、降妖杖,都取出放在篷廠之間,看樣造作,遂此晝夜不收。

     噫!這兵器原是他們随身之寶,一刻不可離者,各藏在身,自有許多光彩護體。

    今放在廠院中幾日,那霞光有萬道沖天,瑞氣有千般罩地。

    其夜有一妖精,離城隻有七十裡遠近,山喚豹頭山,洞喚虎口洞,夜坐之間,忽見霞光瑞氣,即駕雲頭而看。

    原是州城之光彩,他按下雲來近前觀看,乃是這三般兵器放光。

    妖精又喜又愛道:“好寶貝,好寶貝!這是甚人用的,今放在此?也是我的緣法,拿了去呀!拿了去呀!”他愛心一動,弄起威風,将三般兵器,一股收之,徑轉本洞。

    正是那—— 道不須臾離,可離非道也。

    神兵盡落空,枉費參修者。

     畢竟不知怎生尋得這兵器,且聽下回分解。

    
上一頁 章節目錄 下一章
推薦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