性楊花,我若說有錢,他便是貪圖銀錢了。
如今他隻為人,就是難得的。
我把金珠給你們,我去買棺盛殓他。
’那司棋的母親接了東西,也不顧女孩兒了,便由着外甥去。
那裡知道他外甥叫人擡了兩口棺材來。
司棋的母親看見詫異,說:‘怎麼棺材要兩口?’他外甥笑道:‘一口裝不下,得兩口才好。
’司棋的母親見他外甥又不哭,隻當是他心疼的傻了。
豈知他忙着把司棋收拾了,也不啼哭,眼錯不見,把帶的小刀子往脖子裡一抹,也就抹死了。
司棋的母親懊悔起來,倒哭得了不得。
如今坊上知道了,要報官。
他急了,央我來求奶奶說個人情,他再過來給奶奶磕頭。
”鳳姐聽了,詫異道:“那有這樣傻丫頭,偏偏的就碰見這個傻小子!怪不得那一天翻出那些東西來,他心裡沒事人似的,敢隻是這麼個烈性孩子。
論起來,我也沒這麼大工夫管他這些閑事,但隻你才說的叫人聽着怪可憐見兒的。
也罷了,你回去告訴他,我和你二爺說,打發旺兒給他撕擄就是了。
”鳳姐打發那人去了,才過賈母這邊來。
不提。
且說賈政這日正與詹光下大棋,通局的輸赢也差不多,單為着一隻角兒死活未分,在那裡打劫。
門上的小厮進來回道:“外面馮大爺要見老爺。
”賈政道:“請進來。
”小厮出去請了,馮紫英走進門來。
賈政即忙迎着。
馮紫英進來,在書房中坐下,見是下棋,便道:“隻管下棋,我來觀局。
”詹光笑道:“晚生的棋是不堪瞧的。
”馮紫英道:“好說,請下罷。
”賈政道:“有什麼事麼?”馮紫英道:“沒有什麼話。
老伯隻管下棋,我也學幾着兒。
”賈政向詹光道:“馮大爺是我們相好的,既沒事,我們索性下完了這一局再說話兒。
馮大爺在旁邊瞧着。
”馮紫英道:“下采不下采?”詹光道:“下采的。
”馮紫英道:“下采的是不好多嘴的。
”賈政道:“多嘴也不妨,橫豎他輸了十來兩銀子,終久是不拿出來的。
往後隻好罰他做東便了。
”詹光笑道:“這倒使得。
”馮紫英道:“老伯和詹公對下麼?”賈政笑道:“從前對下,他輸了;如今讓他兩個子兒,他又輸了。
時常還要悔幾着,不叫他悔他就急了。
”詹光也笑道:“沒有的事。
”賈政道:“你試試瞧。
”大家一面說笑,一面下完了。
做起棋來,詹光還了棋頭,輸了七個子兒。
馮紫英道:“這盤終吃虧在打劫裡頭。
老伯劫少,就便宜了。
”
賈政對馮紫英道:“有罪,有罪。
咱們說話兒罷。
”馮紫英道:“小侄與老伯久不見面,一來會會,二來因廣西的同知進來引見,帶了四種洋貨,可以做得貢的。
一件是圍屏,有二十四扇炁子,都是紫檀雕刻的。
中間雖說不是玉,卻是絕好的硝子石,石上镂出山水人物樓台花鳥等物。
一扇上有五六十個人,都是宮妝的女子,名為《漢宮春曉》。
人的眉目口鼻以及出手衣褶,刻得又清楚又細膩。
點綴布置都是好的。
我想尊府大觀園中正廳上卻可用得着。
還有一個鐘表,有三尺多高,也是一個小童兒拿着時辰牌,到了什麼時候他就報什麼時辰。
裡頭也有些人在那裡打十番的。
這是兩件重笨的,卻還沒有拿來。
現在我帶在這裡兩件卻有些意思兒。
”就在身邊拿出一個錦匣子,見幾重白綿裹着,揭開了綿子,第一層是一個玻璃盒子,裡頭金托子大紅绉綢托底,上放着一顆桂圓大的珠子,光華耀目。
馮紫英道:“據說這就叫做母珠。
”因叫拿一個盤兒來。
詹光即忙端過一個黑漆茶盤,道:“使得麼?”馮紫英道:“使得。
”便又向懷裡掏出一個白絹包兒,将包兒裡的珠子都倒在盤子裡散着,把那顆母珠擱在中間,将盤置于桌上。
看見那些小珠子兒滴溜滴溜滾到大珠身邊來,一回兒把這顆大珠子擡高了,别處的小珠子一顆也不剩,都粘在大珠上。
詹光道:“這也奇怪。
”賈政道:“這是有的,所以叫做母珠,原是珠之母。
”那馮紫英又回頭看着他跟來的小厮道:“那個匣子呢?”那小厮趕忙捧過一個花梨木匣子來。
大家打開看時,原來匣内襯着虎紋錦,錦上疊着一束藍紗。
詹光道:“這是什麼東西?”馮紫英道:“這叫做鲛绡帳。
”在匣子裡拿出來時,疊得長不滿五寸,厚不上半寸,馮紫英一層一層的打開,打到十來層,已經桌上鋪不下了。
馮紫英道:“你看裡頭還有兩折,必得高屋裡去才張得下。
這就是鲛絲所織,暑熱天氣張在堂屋裡頭,蒼蠅蚊子一個不能進來,又輕又亮。
”賈政道:“不用全打開,怕疊起來倒費事。
”詹光便與馮紫英一層一層折好收拾。
馮紫英道:“這四件東西價兒也不很貴,兩萬銀他就賣。
母珠一萬,鲛绡帳五千,《漢宮春曉》與自鳴鐘五千。
”賈政道:“那裡買得起。
”馮紫英道:“你們是個國戚,難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