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誘紹追至河上;我軍無退路,必将死戰,可勝紹矣。
”操然其計。
左右各分五隊。
左:一隊夏侯敦,二隊張遼,三隊李典,四隊樂進,五隊夏侯淵;右:一隊曹洪,二隊張合,三隊徐晃,四隊于禁,五隊高覽。
中軍許褚為先鋒。
次日,十隊先進,埋伏左右已定。
至半夜,操令許褚引兵前進,僞作劫寨之勢。
袁紹五寨人馬,一齊俱起。
許褚回軍便走。
袁紹引軍趕來,喊聲不絕;比及天明,趕至河上,曹軍無去路。
操大呼曰:“前無去路,諸軍何不死戰?”衆軍回身奮力向前。
許褚飛馬當先,力斬十數将。
袁軍大亂。
袁紹退軍急回,背後曹軍趕來。
正行間,一聲鼓響,左邊夏侯淵,右邊高覽,兩軍沖出。
袁紹聚三子一甥,死沖血路奔走。
又行不到十裡,左邊樂進,右邊于禁殺出,殺得袁軍屍橫遍野,血流成渠。
又行不到數裡,左邊李典,右邊徐晃,兩軍截殺一陣。
袁紹父子膽喪心驚,奔入舊寨,令三軍造飯。
方欲待食,左邊張遼,右邊張合,徑來沖寨。
紹慌上馬,前奔倉亭;人馬困乏,欲待歇息,後面曹操大軍趕來,袁紹舍命而走。
正行之間,右邊曹洪,左邊夏侯敦,擋住去路。
紹大呼曰:“若不決死戰,必為所擒矣!”奮力沖突,得脫重圍。
袁熙、高幹,皆被箭傷。
軍馬死亡殆盡。
紹抱三子痛哭一場,不覺昏倒。
衆人急救,紹口吐鮮血不止,歎曰:“吾自曆戰數十場,不意今日狼狽至此!此天喪吾也!汝等各回本州島,誓與曹賊一決雌雄!”便教辛評、郭圖火急随袁譚前往青州整頓,恐曹操犯境;令袁熙仍回幽州;高幹仍回并州;各去收拾人馬,以備調用。
袁紹引袁尚等入冀州養病,令尚與審配、逢紀暫掌軍事。
卻說曹操自倉亭大勝,重賞三軍,令人探察冀州虛實。
細作回報:“紹卧病在床。
袁尚、審配,緊守城池。
袁譚、袁熙、高幹,皆回本州島。
”衆皆勸操急攻之。
操曰:“冀州糧食極廣,審配又有機謀,未可急拔。
見今禾稼在田,恐廢民業,姑待秋成後取之未晚。
”正議間,忽荀彧有書到,報說:“劉備在汝南得劉辟、龔都數萬之衆。
聞丞相提軍出征河北,乃令劉辟守汝南,備親自引兵乘虛來攻許昌。
丞相可速回軍禦之。
”操大驚,留曹洪屯兵河上,虛張聲勢。
操自提大兵往汝南來迎劉備。
麥田裡的守望者
卻說玄德與關、張、趙雲等,引兵欲襲許都。
行近穰山地面,正遇曹兵殺來,玄德便于穰山下寨。
軍分三隊:雲長屯兵于東南角上,張飛屯兵于西南角上,玄德與趙雲于正南立寨。
曹操兵至,玄德鼓噪而出。
操布成陣勢,叫玄德打話。
玄德出馬于門旗下。
操以鞭指罵曰:“吾待汝為上賓,汝何背義亡恩?”玄德曰:“汝托名漢相,實為國賊!吾乃漢室宗親,奉天子密诏,來讨反賊!”遂于馬上朗誦衣帶诏。
操大怒,教許褚出戰。
玄德背後趙雲,挺槍出馬。
二将相交三十合,不分勝負。
忽然喊聲大振,東南角上,雲長沖突而來;西南角上,張飛引軍沖突而來。
三處一齊掩殺。
曹軍遠來疲困,不能抵擋,大敗而走。
玄德得勝回營。
次日,又使趙雲搦戰。
操兵旬日不出。
玄德再使張飛搦戰,操兵亦不出。
玄德愈疑。
忽報龔都運糧至,被曹軍圍住,玄德急令張飛去救。
忽又報夏侯敦引軍抄背後徑取汝南,玄德大驚曰:“若如此,吾前後受敵,無所歸矣!”急遣雲長救之。
兩軍皆去。
不一日,飛馬來報夏侯敦已打破汝南,劉辟棄城而走,雲長現今被圍。
玄德大驚。
又報張飛去救龔都,也被圍住了。
玄德急欲回兵,又恐操兵後襲。
忽報寨外許褚搦戰,玄德不敢出戰。
候至天明,教軍士飽餐,步軍先起,馬軍後随,寨中虛傳更點。
玄德等離寨約行數裡,轉過土山,火把齊明,山頭上大呼曰:“休教走了劉備!丞相在此專等!”玄德慌尋走路。
趙雲曰:“主公勿憂,但跟某來。
”趙雲挺槍躍馬,殺開條路,玄德掣雙股劍後随。
正戰間,許褚追至,與趙雲力戰。
背後于禁、李典又到。
玄德見勢危,落荒而走。
聽得背後喊聲漸遠,玄德望深山僻路,單馬逃生。
捱到天明,側首一彪軍沖出。
玄德大驚,視之,乃劉辟引敗軍千餘騎,護送玄德家小前來;孫幹、簡雍、糜芳亦至,訴說:“夏侯敦軍勢甚銳,因此棄城而走。
曹兵趕來,幸得雲長當住,因此得脫。
”玄德曰:“不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