後,與曹操決一死戰。
”譚從其言。
當夜盡驅南皮百姓,皆執刀槍聽令。
次日平明,大開四門,軍在後,驅百姓在前,喊聲大舉,一齊擁出,直抵曹寨。
兩軍混戰,自辰至午,勝負未分,殺人遍地。
操見未獲全勝,乘馬上山,親自擊鼓。
将士見之,奮力向前。
譚軍大敗,百姓被殺者無數。
曹洪奮威突陣,正迎袁譚,舉刀亂砍,譚竟被曹洪殺于陣中。
郭圖見陣大亂,急馳入城中。
樂進望見,拈弓搭箭,射下城壕,人馬俱陷。
操引兵入南皮,安撫百姓。
忽有一彪軍來到,乃袁熙部将焦觸、張南也。
操自引軍迎之。
二将倒戈卸甲,特來投降。
操封為列侯。
又黑山賊張燕,引軍十萬來降,操封為平北将軍。
下令将袁譚首級号令,敢有哭者斬。
頭挂北門外。
一人布冠衰衣,哭于頭下。
左右拏來見操。
操問之,乃青州别駕王修也,因谏袁譚被逐,今知譚死,故來哭之。
操曰:“汝知吾令否?”修曰:“知之。
”操曰:“汝不怕死耶?”修曰:“我生受其辟,今亡而不哭,非義也。
畏死忘義,何以立世乎?若得收葬譚屍,受戮無恨。
”操曰:“河北義士,何其如此之多也?可惜袁氏不能用!若能用,則吾安敢正眼觑此地哉!”遂命收葬譚屍,禮修為上賓,以為司金中郎将。
因問之曰:“今袁尚已投袁熙,取之當用何策?”修不答。
操曰:“忠臣也。
”問郭嘉,嘉曰:“可使袁氏降将焦觸、張南等自攻之。
”操用其言,随差焦觸、張南、呂曠、呂翔、馬延、張顗,各引本部兵,分三路進攻幽州;一面使李典、樂進會合張燕,打并州,攻高幹。
且說袁尚、袁熙知曹兵将至,料難迎敵,乃棄城引兵星夜奔遼西,投烏桓去了。
幽州刺史烏桓觸,聚幽州衆官,歃血為盟,共議背袁向曹之事。
烏桓觸先言曰:“吾知曹丞相當世英雄,今往投降,有不遵令者斬。
”依次歃血,循至别駕韓珩。
珩乃擲劍于地,大呼曰:“吾受袁公父子厚恩,今主敗亡,智不能救,勇不能死,于義缺矣!若北面而降操,吾不為也!”衆皆失色。
烏桓觸曰:“夫興大事,當立大義。
事之濟否,不待一人。
韓珩既有志如此,聽其自便。
”推珩而出。
烏桓觸乃出城迎接三路軍馬,徑來降操。
操大喜,加為鎮北将軍。
忽探馬來報:“樂進、李典、張燕攻打并州,高幹守住壺口關,不能下。
”操自勒兵前往。
三将接着,說:“幹拒關難擊。
”操集衆将共議破幹之計。
荀攸曰:“若破幹,須用詐降計方可。
”操然之。
喚降将呂曠、呂翔,附耳低言,如此如此。
呂曠等引軍數十,直抵關下,叫曰:“吾等原系袁氏舊将,不得已而降曹。
曹操為人詭谲,薄待吾等,吾今還扶舊主。
可疾開關相納。
”高幹未信,隻教二将自上關說話。
二将卸甲棄馬而入,謂幹曰:“曹軍新到,可乘其軍心未定,今夜劫寨。
某等願當先。
”幹喜從其言,是夜教二呂當先,引萬餘軍前去。
将至曹寨,背後喊聲大震,伏兵四起。
高幹知是中計,急回壺關城,樂進、李典已奪了關。
高幹奪路走脫,往投單于。
操領兵拒住關口,使人追襲高幹。
幹到單于界,正迎北番左賢王。
幹下馬拜伏于地,言:“曹操吞并疆土,今欲犯王子地面,萬乞救援,同力克複,以保北方。
”左賢王曰:“吾與曹操無仇,豈有侵我土地?汝欲使我結怨于曹氏耶?”叱退高幹。
幹尋思無路,隻得去投劉表。
行至上潞,被都尉王琰所殺,将頭解送曹操。
曹封琰為列侯。
并州既定,操商議西擊烏桓。
曹洪等曰:“袁熙、袁尚兵敗将亡,勢窮力盡,遠投沙漠。
我今引兵西擊,倘劉備、劉表乘虛襲許都,我救應不及,為禍不淺矣。
請回師勿進為上。
”郭嘉曰:“諸公所言錯矣。
主公雖威震天下,沙漠之人,恃其邊遠,必不設備;乘其無備,卒然擊之,必可破也。
且袁紹與烏桓有恩,而尚與熙兄弟猶存,不可不除。
劉表坐談之客耳,自知才不足以禦劉備,重任之,則恐不能制;輕任之,則備不為用。
雖虛國遠征,公無憂也。
”操曰:“奉孝之言極是。
”遂率大小三軍,車數千輛,望前進發。
但見黃沙漠漠,狂風四起;道路崎岖,人馬難行。
操有回軍之心,問于郭嘉。
嘉此時不伏水土,卧病車中。
操泣曰:“因我欲平沙漠,使公遠涉艱辛,以至染病,吾心何安!”嘉曰:“某感丞相大恩,雖死不能報萬一。
”操曰:“吾見北地崎岖,意欲回軍,若何?”嘉曰:“兵貴神速。
今千裡襲人,辎重多而難以趨利,不如輕兵兼道以出,掩其不備。
但須得識徑路者為引導耳。
”
遂留郭嘉于易州養病,求鄉導官以引路。
人薦袁紹舊将田疇深知此境,操召而問之。
疇曰:“此道秋夏間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