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隻這一席話,乃孔明未出茅廬,已知三分天下,真萬古之人不及也!後人有詩贊曰:
豫州當日歎孤窮,何幸南陽有卧龍?欲識他年分鼎處,先生笑指畫圖中。
玄德拜請孔明曰:“備雖名微德薄,願先生不棄鄙賤,出山相助。
備當拱聽明誨。
”孔明曰:“亮久樂耕鋤,懶于應世,不能奉命。
”玄德泣曰:“先生不出,如蒼生何?”言畢,淚沾袍袖,衣襟盡濕。
孔明見其意甚誠,乃曰:“将軍既不相棄,願效犬馬之勞。
”玄德大喜,遂命關、張入拜,獻金帛禮物。
孔明固辭不受。
玄德曰:“此非聘大賢之禮,但表劉備寸心耳。
”孔明方受。
于是玄德等在莊中共宿一宵。
次日,諸葛均回,孔明囑付曰:“吾受劉皇叔三顧之恩,不容不出。
汝可躬耕于此,勿得荒蕪田畝。
待我功成之日,即當歸隐。
”後人有詩歎曰:
身未升騰思退步,功成應憶去時言。
隻因先主丁甯後,星落秋風五丈原。
又有古風一篇曰:
高皇手提三尺雪,芒砀白蛇夜流血。
平秦滅楚入鹹陽,二百年前幾斷絕。
大哉光武興洛陽,傳至桓靈又崩裂。
獻帝遷都幸許昌,紛紛四海生豪傑。
曹操專權得天時,江東孫氏開鴻業。
孤窮玄德走天下,獨居新野愁民危。
南陽卧龍有大志,腹内雄兵分正奇。
隻因徐庶臨行語,茅廬三顧心相知。
先生爾時年三九,收拾琴書離隴畝。
先取荊州後取川,大展經綸補天手。
縱棋舌上鼓風雷、談笑胸中換星鬥。
龍骧虎視安幹坤,萬古千秋名不朽。
玄德等三人别了諸葛均,與孔明同歸新野。
玄德待孔明如師,食則同桌,寝則同榻,終日共論天下大事。
孔明曰:“曹操于冀州作玄武池以練水軍,必有侵江南之意。
可密令人過江探聽虛實。
”玄德從之,使人往江東探聽。
卻說孫權自孫策死後,據住江東,承父兄基業,廣納賢士,開賓館于吳會,命顧雍、張纮延接四方賓客。
連年以來,你我相薦。
時有:會稽阚澤,字德潤;彭城嚴峻,字曼才;沛縣薛綜,字敬文;汝南程秉,字德樞;吳郡朱桓,字休穆;陸績,字公紀;吳人張溫,字惠恕;會稽淩統,字公續;烏程吳粲,字孔休;此數人皆至江東。
孫權敬禮甚厚。
又得良将數人,乃:汝陽呂蒙,字子明;吳郡陸遜,字伯言;琅琊徐盛,字文向;東郡潘璋,字文圭;廬江丁奉,字承淵。
文武諸人,共相輔佐。
由此江東稱得人之盛。
建安七年,曹操破袁紹,遣使往江東,命孫權遣子入朝随駕。
權猶豫未決。
吳太夫人命周瑜、張昭等面議。
張昭曰:“操欲令我遣子入朝,是牽制諸侯之法也。
然若不令去,恐其興兵下江東,勢必危矣。
”周瑜曰:“将軍承父兄遺業,兼六郡之衆,兵精糧足,将士用命,有何逼迫而欲送質于人?質一入,不得不與曹氏連和;彼有命召,不得不往;如此,則見制于人也。
不如勿遣,徐觀其變,别以良策禦之。
”吳夫人曰:“公瑾之言是也。
”權遂從其言,謝使者,不遣子。
自此曹操有下江南之意。
但正值北方未甯,無暇南征。
建安八年十一月,孫權引兵伐黃祖,戰于大江之中。
祖軍敗績。
權部将淩操,輕舟當先,殺入夏口,被黃祖部将甘甯一箭射死。
淩操子淩統,時年方十五歲,奮力往奪父屍而歸。
權見風色不利,收軍還東吳。
卻說孫權弟孫翊為丹陽太守。
翊性剛好酒,醉後嘗鞭撻士卒。
丹陽督将妫覽,郡丞戴員,二人常有殺翊之心;乃與翊從人邊洪結為心腹,共謀殺翊。
時諸将縣令,皆集丹陽。
翊設宴相待。
翊妻徐氏美而慧,極善蔔易。
是日蔔一卦,其象大兇,勸翊勿出會客。
翊不從,遂與衆大會。
至晚席散,邊洪帶刀跟出門外,即抽刀砍死孫翊。
妫覽、戴員乃歸罪邊洪,斬之于市。
二人乘勢擄翊家赀侍妾。
妫覽見徐氏美貌,乃謂之曰:“吾為汝夫報仇,汝當從我;不從則死。
”徐氏曰:“夫死未幾,不忍便相從。
可待至晦日,設祭除服,然後成親未遲。
”覽從之。
徐氏乃密召孫翊心腹舊将孫高、傅嬰二人入府,泣告曰:“先夫在日,常言二公忠義。
今妫、戴二賊,謀殺我夫,隻歸罪邊洪,将我家赀童婢盡皆分去。
妫覽又欲強占妾身,妾已詐許之,以安其心。
二将軍可差人星夜報知吳侯,一面設密計以圖二賊,雪此仇辱,生死銜恩!”言畢再拜。
孫高、傅嬰皆泣曰:“我等平日感府君恩遇,今日所以不即死難者,正欲為複仇計耳。
夫人所命,敢不效力?”于是密遣心腹使者往報孫權。
至晦日,徐氏先召孫、傅二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