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三國演義 第64回 孔明定計捉張任 楊阜借兵破馬超

首頁
    了一遍,回到寨中,喚黃忠、魏延聽令曰:“離金雁橋南五六裡,兩岸都是蘆葦蒹葭,可以埋伏。

    魏延引一千槍手伏于左,單戮馬上将;黃忠引一千刀手伏于右,單砍坐下馬。

    殺散彼軍,張任必投山東小路而來。

    張翼德引一千軍伏在那裡,就彼處擒之。

    ”又喚趙雲伏于金雁橋北:“待我引張任過橋,你便将橋拆斷,卻勒兵于橋北,遙為之勢,使張任不敢望北走,退投南去,卻好中計。

    ”調遣已定,軍師自去誘敵。

     卻說劉璋差卓膺、張翼二将,前至雒城助戰。

    張任教張翼與劉璝守城,自與卓膺為前後二隊,任為前隊,膺為後隊,出城退敵。

    孔明引一隊不整不齊軍,過金雁橋來,與張任對陣。

    孔明乘四輪車,綸巾羽扇而出,兩邊百餘騎簇捧,遙指張任曰:“曹操以百萬之衆,聞吾之名,望風而逃;今汝何人,敢不投降!”張任看見孔明軍伍不齊,在馬上冷笑曰:“人說諸葛亮用兵如神,原來有名無實!”把槍一招,大小軍校齊殺過來。

    孔明棄了四輪車,上馬退走過橋。

    張任從背後趕來。

    過了金雁橋,見玄德軍在左,嚴顔軍在右,沖殺将來。

    張任知是計,急回軍時,橋已拆斷了;欲投北去,隻見趙雲一軍隔岸排開,遂不敢投北,徑往南遶河而走。

    走不到五七裡,早到蘆葦叢雜處。

    魏延一軍從蘆中忽起,都用長槍亂戳。

    黃忠一軍伏在蘆葦裡,用長刀隻剁馬蹄。

    馬軍盡倒,皆被執縛。

    步軍那裡敢來?張任自變量十騎望山路而走,正撞着張飛。

    張任方欲退走,張飛大喝一聲,衆軍齊上,将張任活捉了。

    原來卓膺見張任中計,已投趙雲軍前降了,一發都到大寨。

    玄德賞了卓膺。

    張飛解張任至。

    孔明亦坐于帳中。

    玄德謂張任曰:“蜀中諸将,望風而降,汝何不早投降?”張任睜目怒叫曰:“忠臣豈肯事二主乎?”玄德曰:“汝不識天時耳。

    降即免死。

    ”任曰:“今日便降,久後也不降!可速殺我!”玄德不忍殺之。

    張任厲聲高罵。

    孔明命斬之以全其名。

    後人有詩贊曰: 烈士豈甘從二主?張君忠勇死猶生。

    高明正似天邊月,夜夜流光照雒城。

     玄德感歎不已,令收其屍首,葬于金雁橋側,以表其忠。

    南回歸線 次日,令嚴顔、吳懿等一班蜀中降将為前部,直至雒城,大叫:“早開門受降,免一城生靈受苦!”劉璝在城上大罵。

    嚴顔方待取箭射之,忽見城上一将,拔劍砍翻劉璝,開門投降。

    玄德軍馬入雒城,劉循開西門走脫,投成都去了。

    玄德出榜安民。

    殺劉璝者,乃武陽人張翼也。

    玄德得了雒城,重賞諸将。

    孔明曰:“雒城已破,成都隻在目前;唯恐外州郡不甯。

    可令張翼、吳懿引趙雲撫外水、定江、犍為等處所屬州郡,令嚴顔、卓膺引張飛撫巴西、德陽所屬州郡;就委官按治平靖,即勒兵回成都取齊。

    ”張飛、趙雲領命,各自引兵去了。

    孔明問:“前去有何處關隘?”蜀中降将曰:“止綿竹有重兵守禦;若得綿竹,成都唾手可得。

    ”孔明便商議進兵。

    法正曰:“雒城既破,蜀中危矣。

    主公欲以仁義服衆,且勿進兵。

    某作一書上劉璋,陳說利害,璋自然降矣。

    ”孔明曰:“孝直之言最善。

    ”便令寫書遣人徑往成都。

     卻說劉循逃回見父,說雒城已陷,劉璋慌聚衆官商議。

    從事鄭度獻策曰:“今劉備雖攻地奪城,然兵不甚多,士衆未附,野谷是資,軍無辎重。

    不如盡驅巴西梓潼民,過涪水以西。

    其倉廪野谷,盡皆燒除,深溝高壘,靜以待之。

    彼至請戰,勿許。

    久無所資,不過百日,彼兵自走。

    我乘虛擊之,備可擒也。

    ”劉璋曰:“不然。

    吾聞拒敵以安民,未聞動民以備敵也。

    此言非保全之計。

    ”正議間,人報法正有書至。

    劉璋喚入。

    呈上書。

    璋拆開視之。

    其略曰: 前蒙遣差結好荊州,不意主公左右不得其人,以緻如此。

    今荊州眷念舊情,不忘族誼。

    主公若能幡然歸順,量不薄待。

    望三思裁示。

     劉璋大怒,扯毀其書,大罵:“法正賣主求榮,忘恩背義之賊!”逐其使者出城。

    實時遣妻弟費觀,提兵前去,守把綿竹。

    費觀舉保南陽人姓李,名嚴,字正方,一同領兵。

    當下費觀、李嚴點三萬軍來守綿竹。

    益州太守董和,字幼宰,南郡枝江人也,上書于劉璋,請往漢中借兵。

    璋曰:“張魯與吾世仇,安肯相救?”和曰:“雖然與我有仇,劉備軍在雒城,勢在危急,唇亡則齒寒,若以利害說之,必然肯從。

    ”璋乃修書遣使前赴漢中。

     卻說馬超自兵敗入羌,二載有餘,結好羌兵,攻取隴西州郡。

    所到之處,盡皆歸降;惟冀州攻打不下。

    刺史韋康,累遣人求救于夏侯淵。

    淵不得曹操言語,未敢動兵。

    韋康見救兵不來,與衆商議:“不如投降馬超。

    ”參軍楊阜哭谏曰:“超等叛君之徒,豈可降之?”康曰:“事
上一頁 章節目錄 下一頁
推薦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