卻說孫權要索荊州。
張昭獻計曰:“劉備所倚重者,諸葛亮耳。
其兄諸葛瑾今仕于吳,何不将瑾老小執下,使瑾入川告其弟,令勸劉備交割荊州?‘如其不還,必累及我老小。
’亮念同胞之情,必然應允。
”權曰:“諸葛瑾乃誠實君子,安忍拘其老小?”昭曰:“明教知是計策,自然放心。
”權從之,即召諸葛瑾老小虛監在府;一面修書,打發諸葛瑾往西川去。
不數日,到了成都,先使人報知玄德。
玄德問孔明曰:“令兄此來為何?”孔明曰:“來索荊州耳。
”玄德曰:“何以答之?”孔明曰:“隻須如此如此。
”
計會已定。
孔明出郭接瑾。
不到私宅。
徑入賓館;參拜畢,瑾放聲大哭。
亮曰:“兄長有事,但說。
何故發哀?”瑾曰:“吾一家老小休矣!”亮曰:“莫非為不還荊州乎?因弟之故,執下兄長老小,弟心何安?兄休憂慮,弟自有計還荊州便了。
”瑾大喜,即同孔明入見玄德,呈上孫權書。
玄德看了,怒曰:“孫權既以妹嫁我,卻乘我不在荊州,竟将妹子潛地取去,情理難容!我正要大起川兵,殺下江南,報我之恨,卻還想來索荊州乎!”孔明哭拜于地,曰:“吳侯執下亮兄長老小,倘若不還,吾兄将全家被戮。
兄死,亮豈能獨生?望主公看亮之面,将荊州還了東吳,全亮兄弟之情!”玄德再三不肯,孔明隻是哭求。
玄德徐徐曰:“既如此,看軍師面,分荊州一半還之;将長沙、零陵、桂陽三郡與他。
”亮曰:“既蒙見允,便可寫書與雲長令交割三郡。
”玄德曰:“子瑜到彼,須用善言求吾弟。
吾弟性如烈火,吾尚懼之。
切宜仔細。
”
瑾求了書,辭了玄德,别了孔明,登途徑到荊州。
雲長請入中堂,賓主相叙。
瑾出玄德書曰:“皇叔許先以三郡還東吳,望将軍即日交割,令瑾好回見吳主。
”雲長變色曰:“吾與吾兄桃園結義,誓共匡扶漢室。
荊州本大漢疆土,豈得妄以尺寸與人?‘将在外,君命有所不受。
’雖吾兄有書來,我卻隻不還。
”瑾曰:“今吳侯執下瑾老小,若不得荊州,必将被誅。
望将軍憐之!”雲長曰:“此是吳侯谲計,如何瞞得我過!”瑾曰:“将軍何太無面目?”雲長執劍在手曰:“休再言!此劍上并無面目!”關平告曰:“軍師面上不好看,望父親息怒。
”雲長曰:“不看軍師面上,教你回不得東吳!”
瑾滿面羞慚,急辭下船,再往西川見孔明。
孔明已自出巡去了。
瑾隻得再見玄德,哭告雲長欲殺之事。
玄德曰:“吾弟性急,極難與言。
子瑜可暫回,容吾取了東川、漢中諸郡,調雲長往守之,那時方得交付荊州。
”瑾不得已,隻得回東吳見孫權,具言前事。
孫權大怒曰:“子瑜此去,反複奔走,莫非皆是諸葛亮之計?”瑾曰:“非也;吾弟亦哭告玄德,方許将三郡先還,又無奈雲長恃頑不肯。
”孫權曰:“既劉備有先還三郡之言,便可差官前去長沙、零陵、桂陽三郡赴任,且看如何。
”瑾曰:“主公所言極是。
”權乃令瑾取回老小,一面差官往三郡赴任。
不一日,三郡差去官吏,盡被逐回,告孫權曰:“關雲長不肯相容,連夜趕逐回吳。
遲後者便要殺。
”孫權大怒,差人召魯肅責之曰:“子敬昔為劉備作保,借吾荊州;今劉備已得西川,不肯歸還,子敬豈得坐視?”肅曰:“肅已思得一計,正欲告主公。
”權問何計。
肅曰:“今屯兵于陸口,使人請關雲長赴會。
若雲長肯來,以善言說之。
如其不從,伏下刀斧手殺之;如彼不肯來,随即進兵,與決勝負,奪取荊州便了。
”孫權曰:“正合吾意。
可即行之。
”阚澤進曰:“不可。
關雲長乃世之虎将,非等閑可及。
恐事不諧,反遭其害。
”孫權怒曰:“若如此,荊州何日可得!”便命魯肅速行此計。
肅乃辭孫權,至陸口,召呂蒙、甘甯商議;設宴于陸口寨外臨江亭上,修下請書,選帳下能言快語一人為使,登舟渡江。
江口關平問了,遂引使人入荊州,叩見雲長,具道魯肅相邀赴會之意,呈上請書。
雲長看書畢,謂來人曰:“既子敬相請,我明日便來赴會。
汝可先回。
”
使者辭去。
關平曰:“魯肅相邀,必無好意;父親何故許之?”雲長笑曰:“吾豈不知耶?此是諸葛瑾回報孫權,說吾不肯還三郡,故令魯肅屯兵陸口,邀我赴會,便索荊州。
吾若不往,道吾怯矣。
吾來日獨駕小舟,隻用親随十餘人,單刀赴會,看魯肅如何近我。
”平谏曰:“父親奈何以萬金之軀,親蹈虎狼之穴?恐非所以重伯父之寄托也。
”雲長曰:“吾于千槍萬刃之中,矢石交攻之際,匹馬縱橫,如入無人之境;豈憂江東群鼠乎?”馬良亦谏曰:“魯肅雖有長者之風,但今事急,不容不生異心。
将軍不可輕往。
”雲長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