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陣中:便得入城。
”操聽其計,選一精細軍士,重加賞賜,付與金掩心甲一付,令披在貼肉,外穿漢中軍士号衣,先于半路上等候。
次日,先撥夏侯淵、張合兩枝軍兵,遠去埋伏;卻教徐晃挑戰,不數合敗走。
龐德招軍掩殺,曹兵盡退。
龐德卻奪了曹操寨栅。
見寨中糧草極多,大喜,實時申報張魯;一面在寨中設宴慶賀。
當夜二更之後,忽然三路火起:正中是徐晃、許褚;左張合;右夏侯淵。
三路軍馬,齊來劫寨。
龐德不及提備,隻得上馬沖殺出來,望城而走。
背後三路兵追來。
龐德即喚開城門,領兵一擁而入。
此時細作已雜到城中,徑投楊松府下谒見,具說:“魏公曹丞相久聞盛德,特使某送金甲為信。
更有密書呈上。
”松大喜,看了密書中言語,謂細作曰:“上覆魏公,但請放心。
某自有良策奉報。
”打發來人先回,便連夜入見張魯,說龐德受了曹操賄賂,賣此一陣。
張魯大怒,喚龐德責罵,欲斬之。
閻圃苦谏。
張魯曰:“你來日出戰,不勝必斬!”龐德抱恨而退。
次日,曹兵攻城,龐德引兵沖出。
操令許褚交戰。
褚詐敗,龐德趕來。
操自乘馬于山坡上喚曰:“龐令名何不早降?”龐德尋思:“拏住曹操,抵一千員上将!”遂飛馬上坡。
一聲喊起,天崩地塌,連人和馬,跌入陷坑内去;四壁鈎索一齊上前,活捉了龐德,押上坡來。
曹操下馬,叱退軍士,親釋其縛,問龐德肯降否。
龐德尋思張魯不仁,情願拜降。
曹操親扶上馬,共回大寨,故意教城上望見。
人報張魯,德與操并馬而行。
魯益信楊松之言為實。
次日,曹操三面豎立雲梯,飛炮攻打。
張魯見其勢已極,與弟張衛商議。
衛曰:“放火盡燒倉廪府庫,出奔南山,去守巴中可也。
”楊松曰:“不如開門投降。
”張魯猶豫不定。
衛曰:“隻是燒了便行。
”張魯曰:“我向本欲歸命國家,而意未得達;今不得已而出奔,倉廪府庫,國家之有,不可廢也。
”遂盡封鎖。
是夜二更,張魯引全家老小,開南門殺出。
曹操教休追趕,提兵入南鄭;見魯封閉府藏,心甚憐之,遂差人往巴中,勸使投降。
張魯欲降,張衛不肯。
楊松以密書報操,便教進兵,松為内應。
操得書,親自引兵往巴中。
張魯使弟衛領兵出敵,與許褚交鋒;被褚斬于馬下。
敗軍回報張魯,魯欲堅守。
楊松曰:“今若不出,坐而待斃矣。
某守城,主公當親與決一死戰。
”魯從之。
閻圃谏魯休出。
魯不聽,遂引軍出迎。
未及交鋒,後軍已走。
張魯急退,背後曹兵趕來。
魯到城下,楊松閉門不開。
張魯無路可走,操從後追至,大叫:“何不早降!”魯乃下馬投拜。
操大喜;念其封倉庫之心,優禮相待,封魯為鎮南将軍。
閻圃等皆封列侯。
于是漢中皆平。
曹操傳令各郡分設太守,置都尉,大賞士卒。
惟有楊松賣主求榮,即命斬之于市曹示衆。
後人有詩歎曰:
妨賢賣主逞奇功,積得金銀總是空。
家未榮華身受戮,令人千載笑楊松。
伊利亞特
曹操已得東川,主簿司馬懿進曰:“劉備以詐力取劉璋,蜀人尚未歸心。
今主公已得漢中,益州震動。
可速進兵攻之,勢必瓦解。
知者貴于乘時,時不可失也。
”曹操歎曰:“人苦不知足,既得隴,複望蜀耶?”劉晔曰:“司馬仲達之言是也。
若少遲緩,諸葛亮明于治國而為相,關、張等勇冠三軍而為将。
蜀民既定,據守關隘,不可犯矣。
”操曰:“士卒遠涉勞苦,且宜存恤。
”遂按兵不動。
卻說西川百姓,聽知曹操已取東川,料必來取西川;一日之間,數遍驚恐。
玄德請軍師商議。
孔明曰:“亮有一計,曹操自退。
”玄德問何計。
孔明曰:“曹操分軍屯合淝,懼孫權也。
今我若分江夏、長沙、桂陽三郡還吳,遣舌辯之士,陳說利害,令吳起兵襲合淝,牽動其勢,操必勒兵南向矣。
”玄德問:“誰可為使?”伊籍曰:“某願往。
”玄德大喜,遂作書具禮,令伊籍先到荊州,知會雲長,然後入吳。
到秣陵,來見孫權,先通了姓名。
權召籍入。
籍見權禮畢,權問曰:“汝到此何為?”籍曰:“昨承諸葛子瑜取長沙等三郡,為軍師不在,有失交割,今傳書送還。
所有荊州、南郡、零陵,本欲送還;被曹操襲取東川,使關将軍無容身之地。
今合淝空虛,望君侯起兵攻之,使曹操撤兵回南。
吾主若取了東川,即還荊州全土。
”權曰:“汝且歸館舍,容吾商議。
”伊籍退出,權問計于衆謀士。
張昭曰:“此是劉備恐曹操取西川,故為此謀。
雖然如此,可因操在漢中,乘勢取合淝,亦是上計。
”權從之,發付伊籍回蜀去訖,便議起兵攻操:令魯肅收取長沙、江夏、桂陽三郡,屯兵于陸口;取呂蒙、甘甯回;又去餘杭取淩統回。
不一日,呂蒙、甘甯先到。
蒙獻策曰:“見今曹操令廬江太守朱光,屯兵于皖城,大開稻田,納谷于合淝,以充軍實。
今可先取皖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