曰:“主公可随泰殺出。
”于是泰在前,權在後,奮力沖突。
泰到江邊,回顧又不見孫權,乃複翻身殺入圍中,又尋見孫權。
權曰:“弓弩齊發,不能得出,如何?”泰曰:“主公在前,某在後,可以出圍。
”孫權乃縱馬前行。
周泰左右遮護,身被數槍,箭透重铠,救得孫權。
到江邊,呂蒙引一枝水軍前來接應下船。
權曰:“吾虧周泰三番沖殺,得脫重圍。
但徐盛在垓心,如何得脫?”周泰曰:“吾再救去。
”遂輪槍複翻身殺入重圍之中,救出徐盛。
二将各帶重傷。
呂蒙教軍士亂箭射住岸上兵,救二将下船。
卻說陳武與龐德大戰,後面又無應兵,被龐德趕到峪口,樹林叢密;陳武再欲回身交戰,被樹株抓住袍袖,不能迎敵,為龐德所殺。
曹操見孫權走脫了,自策馬驅兵,趕到江邊對射。
呂蒙箭盡。
正慌間,忽對江一軍船到,為首一員大将,乃是孫策女婿陸遜,自引十萬兵到;一陣射退曹兵,乘勢登岸追殺曹兵,複奪戰馬數千匹,曹兵傷者,不計其數,大敗而回。
于亂軍中尋見陳武屍首。
孫權知陳武已亡,董襲又沈江而死,哀痛至切,令人入水中尋見董襲屍首,與陳武屍一齊厚葬之。
又感周泰救護之功,設宴款之。
權親自把盞,撫其背,淚流滿面,曰:“卿兩番相救,不惜性命,被槍數十,膚如刻畫,孤亦何心不待卿以骨肉之恩,委卿以兵馬之重乎?卿乃孤之功臣,孤當與卿共榮辱同休戚也。
”言罷,令周泰解衣與衆将視之。
皮肉肌膚,如同刀剜,盤根遍體。
孫權手指其痕,一一問之。
周泰具言戰鬥被傷之狀。
一處傷令吃一觥酒。
是日周泰大醉。
權以青羅傘賜之,令出入張蓋,以為顯耀。
權在濡須,與操相拒月餘,不能取勝。
張昭、顧雍上言:“曹操勢大,不可力取;若與久戰,大損士卒;不若求和安民為上。
”孫權從其言,令步骘往曹營求和,許年納歲貢。
操見江南急未可下,乃從之;令孫權先撤人馬,吾然後班師。
步骘回複,權隻留蔣欽、周泰守濡須口,盡發大兵上船回秣陵。
操留曹仁、張遼屯合淝,班師回許昌。
文武衆官皆議立曹操為魏王。
尚書崔琰力言不可。
衆官曰:“汝獨不見荀文若乎?”琰大怒曰:“時乎!時乎!會當有變!任自為之!”有與琰不和者,告知操。
操大怒,收琰下獄問之。
琰虎目虬髯,隻是大罵曹操欺君奸賊。
廷尉白操,操令杖殺崔琰在獄中。
後人有詩贊曰:
清河崔琰,天性堅剛;虬髯虎目、鐵石心腸。
十日談
奸邪辟易,聲節顯昂;忠于漢王,千古名揚!
建安二十一年,夏五月,群臣表奏獻帝,頌魏公曹操功德,極天際地,伊周莫及,宜進爵為王。
獻帝即令鐘繇草诏,冊立曹操為魏王。
曹操假意上書三辭。
诏三報不許,操乃拜命受魏王之爵,冕十二旒,乘金根車,駕六馬,用天子車服銮儀,出警入跸,于邺郡蓋魏王宮,議立世子。
操大妻丁夫人無出。
妾劉氏生子曹昂,因征張繡時死于宛城。
卞氏所生四子:長曰丕,次曰彰,三曰植,四曰熊。
于是黜丁夫人,而立卞氏為魏王妃。
第三子曹植,字子建,極聰明,舉筆成章,操欲立之為後嗣。
長子曹丕,恐不得立,乃問計于中大夫賈诩。
诩教如此如此。
自是但凡操出征,諸子送行,曹植乃稱述功德,發言成章;惟曹丕辭父,隻是流涕而拜,左右皆感傷。
于是操疑植乖巧,誠心不及丕也。
丕又使人買囑近侍,皆言丕之德。
操欲立後嗣,躊躇不定,乃問賈诩曰:“孤欲立後嗣,當立誰?”賈诩不答。
操問其故。
诩曰:“正有所思,故不能即答耳。
”操曰:“何所思?”诩對曰:“思袁本初、劉景升父子也。
”操大笑,遂立長子曹丕為王世子。
冬十月,魏王宮成,差人往各處收取奇花異果,栽植後苑。
有使者到吳地,見了孫權,傳魏王令旨,再往溫州取柑子。
時孫權正尊讓魏王,便令人于本城選了大柑子四十餘擔,星夜送往邺郡。
至中途,挑擔役夫疲困,歇于山腳下,見一先生,眇一目,跛一足,頭戴白藤冠,身穿青懶衣,來與腳夫作禮,言曰:“你等挑擔勞苦,貧道都替你挑一肩何如?”衆人大喜。
于是先生每擔各挑五裡。
但是先生挑過的擔兒都輕了。
衆皆驚疑。
先生臨去,與領柑子官說:“貧道乃魏王鄉中故人;姓左,名慈,字符放,道号‘烏角先生’。
如你到邺郡,可說左慈申意。
”遂拂袖而去。
取柑人至邺郡見操,呈上柑子。
操親剖之,但隻空殼,内并無肉。
操大驚,問取柑人。
取柑人以左慈之事對。
操未肯信。
門吏忽報:“有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