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合守後寨。
合來前寨谏曰:“黃忠連退二日,于中必有詭計。
”夏侯尚叱張合曰:“你如此膽怯,可知屢次戰敗!今再休多言,看吾二人建功!”張合羞赧而退。
次日,二将又戰,黃忠又敗退二十裡;二将迤逦趕上。
次日,二将兵出,黃忠望風而走,連敗數陣,直退在關上。
二将扣關下寨,黃忠堅守不出。
孟達暗暗發書,申報玄德,說:“黃忠連輸數陣,見今退在關上。
”玄德慌問孔明。
孔明曰:“此乃老将驕兵之計也。
”趙雲等不信。
玄德差劉封來關上接應黃忠。
忠與封相見,問劉封曰:“小将軍來助戰何意?”封曰:“父親得知将軍數敗,故差某來。
”忠笑曰:“此老夫驕兵之計也。
看今夜一陣,可盡複諸營,奪其糧食馬匹。
此是借寨與彼屯辎重耳。
今夜留霍峻守關,孟将軍可與我搬糧草奪馬匹。
小将軍看我破敵。
”
是夜二更,忠引五千軍開關直下。
原來夏侯尚、韓浩二将連日見關上不出,盡皆懈怠;被黃忠破寨直入,人不及甲,馬不及鞍,二将各自逃命而走,軍馬自相踐踏,死者無數。
比及天明,連奪三寨。
寨中丢下軍器鞍馬無數,盡教孟達搬運入關。
黃忠催軍馬随後而進。
劉封曰:“軍士力困,可以暫歇。
”忠曰:“‘不入虎穴,焉得虎子’?”策馬先進。
士卒皆努力向前。
張合軍兵,反被自家敗兵沖動,都屯紮不住,望後而走;盡棄了許多寨栅,直奔至漢水旁。
張合尋見夏侯尚、韓浩議曰:“此天蕩山,乃糧草之所;更接米倉山,亦屯糧之地;是漢中軍士養命之源。
倘若疏失,是無漢中也。
當思所以保之。
”夏侯尚曰:“米倉山有吾叔夏侯淵分兵守護,那裡正接定軍山,不必憂慮。
天蕩山有吾兄夏侯德鎮守,我等宜往投之,就保此山。
”于是張合與二将連夜投天蕩山來,見夏侯德,具言前事。
夏侯德曰:“吾此處屯十萬兵,你可引去,複取原寨。
”合曰:“隻宜堅守,不可妄動。
”忽聽山前金鼓大震,人報黃忠兵到。
夏侯德大笑曰:“老賊不谙兵法,隻恃勇耳!”合曰:“黃忠有謀,非止勇也。
”德曰:“川兵遠涉而來,連日疲困,更兼深入戰境,此無謀也。
”合曰:“亦不可輕敵。
且宜堅守。
”韓浩曰:“願借精兵三千擊之,當無不克。
”德遂分兵與浩下山。
黃忠整兵來迎。
劉封谏曰:“日已西沈矣,軍皆遠來勞困,且宜暫息。
”忠笑曰:“不然;此天賜奇功,不取是逆天也。
”言畢,鼓噪大進。
韓浩引兵來戰。
黃忠揮刀直取浩,隻一合,斬浩于馬下。
蜀兵大喊,殺上山來。
張合、夏侯尚急引軍來迎。
忽聽山後大喊,火光沖天而起,上下通紅。
夏侯德提兵來救火時,正遇老将嚴顔,手起刀落,斬夏侯德于馬下。
原來黃忠預先使嚴顔引兵埋伏于山僻去處,隻聽黃忠軍到,卻來放火;柴草堆上一齊點着,烈焰飛騰,照耀山峪。
嚴顔既斬夏侯德,從山後殺來。
張合、夏侯尚前後不能相顧,隻得棄天蕩山,望定軍山投奔夏侯淵去了。
黃忠、嚴顔,守住天蕩山,捷音飛報成都。
玄德聞之,聚衆将慶喜。
法正曰:“昔曹操降張魯,定漢中,不因此勢以圖巴蜀,乃留夏侯淵、張合二将屯守,而自引大軍北還,此失計也。
今張合新敗,天蕩失守,主公若乘此時,舉大兵親往征之,漢中可定也。
既定漢中,然後練兵積粟,觀釁伺隙,進可讨賊,退可自守。
此天與之時,不可失也。
”
玄德、孔明皆深然之,遂傳令趙雲、張飛為先鋒。
玄德與孔明親自引兵十萬,擇日圖漢中;傳檄各處,嚴加提備。
時建安二十三年,秋七月吉日。
玄德大軍出葭萌關下營,召黃忠、嚴顔到寨,厚賞之。
玄德曰:“人皆言将軍老矣,惟軍師獨知将軍之能。
今果立奇功。
但今漢中定軍山,乃南鄭保障,糧草積聚之所;若得定軍山,陽平一路,無足憂矣。
将軍還敢取定軍山否?”黃忠慨然應諾,便要領兵前去。
孔明急止之曰:“老将軍雖然英勇,然夏侯淵非張合之比也。
淵深通韬略,善曉兵機,曹操倚之為西涼藩蔽;先曾屯兵長安,拒馬孟起;今又屯兵漢中。
操不托他人,而獨托淵者,以淵有将才也。
今将軍雖勝張合,未蔔能勝夏侯淵。
吾欲酌量着一人去荊州,替回關将軍來,方可敵之。
”忠奮然答曰:“昔廉頗年八十,尚食鬥米,肉十斤,諸侯畏其勇,不敢侵犯趙界,何況黃忠未及七十乎?軍師言吾老,吾今并不用副将,隻将本部兵三千人去,立斬夏侯淵首級,納于麾下。
”孔明再三不容。
黃忠隻是要去。
孔明曰:“既将軍要去,吾使一人為監軍同去,若何?”
正是:
請将須行激将法,少年不若老年人。
未知其人是誰,且看下文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