謗。
”丕從之,令王朗作表,自稱德薄,請别求大賢以嗣天位。
帝覽表,心甚驚疑,謂群臣曰:“魏王謙遜,如之奈何?”華歆曰:“昔魏武王受王爵之時,三辭而诏不許,然後受之。
今陛下可再降诏,魏王自當允從。
”
帝不得已,又令桓楷草诏,遣高廟使張音,持節奉玺至魏王宮。
曹丕開讀诏曰:
咨爾魏王,上書謙讓。
朕竊為漢道陵遲,為日已久;幸賴武王操,德膺符運,奮揚神武,芟除兇暴,清定區夏。
今王丕缵承前緒,至德光昭,聲教被四海,仁風扇八區;天之曆數,實在爾躬。
昔虞舜有大功二十,而放勳禅以天下;大禹有疏導之績,而重華禅以帝位。
漢承堯運,有傳聖之義。
加順靈隻,紹天明命,使行禦史大夫張音,持節奉皇帝玺绶。
王其受之!
曹丕接诏欣喜,謂賈诩曰:“雖二次有诏,然終恐天下後世,不免篡竊之名也。
”诩曰:“此事極易。
可再命張音赍回玺绶,卻教華歆令漢帝築一台,名‘受禅台’;擇吉日良辰,集大小公卿,盡到台下,令天子親奉玺绶,禅天下與王。
便可以釋群疑而絕衆議矣。
”
丕大喜,即令張音赍回玺绶,仍作表謙辭。
音回奏獻帝。
帝問群臣曰:“魏王又讓,其意若何?”華歆奏曰:“陛下可築一台,名‘受禅台’,聚集公卿庶民,明白禅位;則陛下子子孫孫,必蒙魏恩矣。
”帝從之,乃遣太常院官,蔔地于繁陽,築起三層高台,擇于十月庚午日寅時禅讓。
至期,獻帝請魏王曹丕登台受禅。
台下集大小官僚四百餘員,禦林虎贲禁軍三十餘萬。
帝親捧玉玺奉曹丕。
丕受之。
台下群臣跪聽冊曰:
咨爾魏王:昔者唐堯禅位于虞舜,舜亦以命禹:天命不于常,惟歸有德。
漢道陵遲,世失其序;降及朕躬,大亂滋昏:群兇恣逆,宇内颠覆。
賴武王神武,拯茲難于四方,唯清區夏,以保綏我宗廟;豈予一人護乂,俾九服實受其賜。
今王欽承前緒,光于乃德;恢文武之大業,昭爾考之弘烈。
皇靈降瑞,人神告征征;誕惟亮采,師錫朕命。
佥曰:爾度克協于虞舜,用率我唐典,敬遜爾位。
于戲!天之曆數在爾躬,君其祗順大禮,飨萬國以肅承天命!
讀冊已畢,魏王曹丕即受禅位大禮,登了帝位。
賈诩引大小官僚朝于台下。
改延康元年為黃初元年。
國号大魏。
丕即傳旨,大赦天下。
谥父曹操為太祖武皇帝。
華歆奏曰:“‘天無二日,民無二王’。
漢帝既禅天下,理宜退就藩服。
乞降明旨,安置劉氏于何地?”言訖,扶獻帝跪于台下聽旨。
丕降旨封帝為山陽公,即日便行。
華歆按劍指帝,厲聲而言曰:“立一帝,廢一帝,古之常道!今上仁慈,不忍加害,封汝為山陽公。
今日便行,非宣诏不許入朝!”獻帝含淚拜謝,上馬而去。
台下軍民人等見之,傷感不已。
丕謂群臣曰:“舜禹之事,朕知之矣!”群臣皆呼萬歲。
後人觀此“受禅台”,有詩歎曰:
兩漢經營事頗難,一朝失卻舊江山。
黃初欲學唐虞事,司馬将來作樣看。
高老頭
百官請曹丕答謝天地。
丕方下拜,忽然台前卷起一陣怪風,飛砂走石,急如驟雨,對面不見;台上火燭,盡皆吹滅。
丕驚倒于台上,百官急救下台,半晌方醒。
侍臣扶入宮中,數日不能設朝。
後病稍可,方出殿受群臣朝賀。
封華歆為司徒,王朗為司空。
大小官僚,一一升賞。
丕疾未痊,疑許昌宮室多妖,乃自許昌幸洛陽,大建宮室。
早有人到成都,報說曹丕自立為大魏皇帝,于洛陽蓋造宮殿;且傳言漢帝已遇害。
漢中王聞知,痛哭終日,下令百官挂孝,遙望設祭,上尊谥曰“孝愍皇帝。
”玄德因此憂慮,緻染成疾,不能理事,政務皆托與孔明。
孔明與太傅許靖、光祿大夫谯周商議,言天下不可一日無君,欲尊漢中王為帝。
谯周曰:“近有祥鳳慶雲之瑞;成都西北角有黃氣數十丈,沖霄而起;帝星見于畢、胃、昴之分,煌煌如月:此正應漢中王當即帝位,以繼漢統,更複何疑?”
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