兩路沖出。
蠻兵見了,大驚而走。
趙雲、魏延各生擒幾人,回到本寨,以酒食待之,卻細問其故。
蠻兵告曰:“前面是金環三結元帥大寨,正在山口。
寨邊東西兩路,卻通五溪洞并董荼那、阿會喃各寨之後。
”
趙雲、魏延聽知此話,遂點精兵五千,教擒來蠻兵引路。
比及起軍時,已是二更天氣;月明星朗,趁着月色而行。
剛到金環三結大寨之時,約有四更。
蠻兵方起造飯,準備天明厮殺。
忽然趙雲、魏延兩路殺入,蠻兵大亂。
趙雲直殺入中軍,正逢金環三結元帥;交馬隻一合,被雲一槍刺落馬下,就枭其首級。
餘軍潰散。
魏延便分兵一半,望東路抄董荼那寨來。
趙雲分兵一半,望西路抄阿會喃寨來。
比及殺到蠻兵大寨之時,天已平明。
先說魏延殺奔董荼那寨來。
董荼那聽知寨後有軍殺至,便引兵出寨拒敵。
忽然寨前門一聲喊起,蠻兵大亂。
原來王平軍馬早已到了。
兩下夾攻,蠻兵大敗。
董荼那奪路走脫,魏延追趕不上。
卻說趙雲引兵殺到阿會喃寨後之時,馬忠已殺至寨前。
兩下夾攻,蠻兵大敗。
阿會喃乘亂走脫,各自收軍,回見孔明。
孔明問曰:“三洞蠻兵,走了兩洞之主,金環三結元帥首級安在?”趙雲将首級獻功。
衆皆言曰:“董荼那、阿會喃皆棄馬越嶺而去,因此趕他不上。
”孔明大笑曰:“二人吾已擒下了。
”趙、魏二人并諸将皆不信。
少頃,張嶷解董荼那到,張翼解阿會喃到。
衆皆驚訝。
孔明曰:“吾觀呂凱圖本,已知他各人下的寨子,故以言激子龍、文長之銳氣,故教深入重地,先破金環三結,随即分兵左右寨後抄出,以王平、馬忠應之。
非子龍、文長不可當此任也。
吾料董荼那、阿會喃必從便徑往山路而走,故遣張嶷、張翼以伏兵待之,令關索以兵接應,擒此二人。
”諸将皆拜伏曰:“丞相機算,神鬼莫測!”
孔明令押過董荼那、阿會喃至帳下,盡去其縛,以酒食衣服賜之;令各自歸洞,勿得助惡。
二人泣拜,各投小路而去。
孔明謂諸将曰:“來日孟獲必然親自引兵厮殺,便可就此擒之。
”乃喚趙雲、魏延至,付與計策,各引五千兵去了。
又喚王平、關索,同引一軍,授計而去。
孔明分撥已畢,坐于帳上待之。
母親
卻說蠻王孟獲在帳中正坐,忽哨馬報來,說三洞元帥,俱被孔明捉将去了;部下之兵,各自潰散。
獲大怒,遂起蠻兵迤逦進發,正遇王平軍馬。
兩陣對圓,王平出馬橫刀望之。
隻見門旗開處,數百南蠻騎将兩勢擺開。
中間孟獲出馬,頭頂嵌寶紫金冠;身披纓絡紅錦袍;腰系碾玉獅子帶;腳穿鷹嘴抹綠靴;騎一匹卷毛赤兔馬;懸兩口松紋鑲寶劍;昂然觀望,回顧左右蠻将曰:“人每說諸葛亮善能用兵;今觀此陣,旌旗雜亂,隊伍交錯;刀槍器械,無一可能勝吾者;始知前日之言謬也。
早知如此,吾反多時矣。
誰敢去擒蜀将,以振軍威?”言未盡,一将應聲而出,名喚忙牙長;使一口截頭大刀,騎一匹黃骠馬,來取王平。
二将交鋒,戰不數合,王平便走。
孟獲驅兵大進,迤逦追趕。
關索略戰又走,約退二十餘裡。
孟獲正追殺之間,忽然喊聲大起,左有張嶷,右有張翼,兩路兵殺出,截斷歸路。
王平、關索複兵殺回。
前後夾攻,蠻兵大敗。
孟獲引部将死戰得脫,望錦帶山而逃。
背後三路兵追殺将來。
獲正奔走之間,前面喊聲大起,一彪軍攔住;為首大将乃常山趙子龍也。
獲見了大驚,慌忙奔錦帶山小路而走。
子龍沖殺一陣,蠻兵大敗,生擒者無數。
孟獲止與數十騎奔入山谷之中,背後追兵至近,前面路狹,馬不能行,乃棄了馬匹,爬山越嶺而逃。
忽然山谷中一聲鼓響,乃是魏延受了孔明計策,引五百步軍,伏于此處。
孟獲抵敵不住,被魏延生擒活捉了。
從騎皆降。
魏延解孟獲到大寨來見孔明。
孔明早已殺牛宰馬,設宴在寨;卻教帳中排開七重圍子手,刀槍劍戟,燦若霜雪;又執禦賜黃金钺斧,曲柄傘蓋,前後羽葆鼓吹,左右排開禦林軍,布列得十分嚴整。
孔明端坐于帳上,隻見蠻兵紛紛攘攘,解到無數。
孔明喚到帳中,盡去其縛,撫谕曰:“汝等皆是好百姓,不幸被孟獲所拘,今受驚唬。
吾想汝等父母、兄弟、妻子必倚門而望;若聽知陣敗,定然割肚牽腸,眼中流血。
吾今盡放汝等回去,以安各人父母、兄弟、妻子之心。
”言訖,各賜酒食米糧而遣之。
蠻兵深感其恩,泣拜而去。
孔明教喚武士押過孟獲來。
不移時,前推後擁,縛至帳前。
獲跪于帳下。
孔明曰:“先帝待汝不薄,汝何故背反?”獲曰:“兩川之地,皆是他人所占地土;汝主倚強奪之,自稱為帝。
吾世居此處,汝等無禮,侵我土地,何為反耶?”孔明曰:“吾今擒汝,汝心服否?”獲曰:“山僻路狹,誤遭汝手,如何肯服?”孔明曰:“汝既不服,吾放汝去,若何?”獲曰:“汝放我回去,再整軍馬,共決雌雄。
若能再擒吾,吾方服也。
”孔明即令去其縛,與衣服穿了,賜以酒食,給與鞍馬,差人送出路徑,望本寨而去。
正是:
寇入掌中還放去,人居化外未能降。
未知再來交戰若何,且看下文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