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是孟獲先教孟優到秃龍洞,見了朵思大王。
朵思慌引洞兵出迎。
孟獲入洞,禮畢,訴說前事。
朵思曰:“大王寬心;若川兵到來,令他一人一騎,不得還鄉,與諸葛亮皆死于此處!”獲大喜,問計于朵思。
朵思曰:“此洞中,止有兩條路:東北上一路,就是大王所來之路,地勢平坦,土厚水甜,人馬可行;若以木石壘斷洞口,雖有百萬之衆,不能進也。
西北上有一條路,山險嶺惡,道路窄狹;其中雖有小路,多藏毒蛇惡蠍;黃昏時分,煙瘴大起,直至巳午時方收,惟未、申、酉三時,可以往來;水不可飲,人馬難行。
此處更有四個毒泉:一名啞泉,其水頗甜,人若飲之,則不能言,不過旬日必死;二曰滅泉,此水與湯無異,人若沐浴,則皮肉皆爛,見骨必死;三曰黑泉,其水微清,人若濺之在身,則手足皆黑而死;四曰柔泉,其水如冰,人若飲之,咽喉無暖氣,身軀軟弱如綿而死。
此處蟲鳥皆無,惟有漢伏波将軍曾到。
自此以後,更無一人到此。
今壘斷東北大路,令大王穩居敝洞,若蜀兵見東路截斷,必從西路而入;于路無水,若見此四泉,定然飲水;雖百萬之衆,皆無歸矣,何用刀兵耶?”孟獲大喜,以手加額曰:“今日方有容身之地!”又望北指曰:“任諸葛神機妙算,難以施設!四泉之水,足以報敗兵之恨也!”自此,孟獲、孟優終日與朵思大王筵宴。
卻說孔明連日不見孟獲兵出,遂傳号令教大軍離西洱河,望南進發。
此時正當六月炎天,其熱如火。
有後人詠南方苦熱詩曰:
山澤欲焦枯,火光覆太虛。
不知天地外,暑氣更何如?
又有詩曰:青年近衛軍
赤帝司權柄,陰雲不敢生。
雲蒸孤鶴喘、海熱巨鳌驚。
忍舍溪邊坐、慵抛竹裡行。
如何沙塞客,擐甲複長征?
孔明統領大軍,正行之際,忽哨馬飛報:“孟獲退往秃龍洞中不出,将洞口要路壘斷,内有兵把守;山惡嶺峻,不能前進。
”孔明請呂凱問之。
凱曰:“某曾聞此洞有條路,實不知詳細。
”蔣琬曰:“孟獲四次遭擒,既已喪膽,安敢再出?況今天氣炎熱,軍馬疲乏,征之無益;不如班師回國。
”孔明曰:“若如此,正中孟獲之計也。
吾軍一退,彼必乘勢追之。
今已到此,安有複回之理?”遂令王平,領數百軍為前部;卻教新降蠻兵引路,尋西北小路而入。
前到一泉,人馬皆渴,争飲此水。
王平探有此路,回報孔明。
比及到大寨之時,皆不能言,但指口而已。
孔明大驚,知是中毒,遂自駕小車,自變量十人前來看時,見一潭清水,深不見底,水氣凜凜,軍不敢試。
孔明下車,登高望之,四壁峰嶺,鳥雀不聞,心中大疑。
忽望見遠遠山岡之上,有一古廟。
孔明攀藤附葛而到,見一石屋之中,塑一将軍端坐,旁有石碑,乃漢伏波将軍馬援之廟。
因平蠻到此,土人立廟祀之。
孔明再拜曰:“亮受先帝托孤之重,今承聖旨,到此平蠻;欲待蠻方既平,然後伐魏吞吳,重安漢室。
今軍士不識地理,誤飲毒水,不能出聲。
萬望尊神,念本朝恩義,通靈顯聖,護佑三軍!”
祈禱已畢,出廟尋土人問之,隐隐望見對山一老叟扶杖而來,形容甚異。
孔明請老叟入廟,禮畢,對坐于石上。
孔明問曰:“丈者高姓?”老叟曰:“老夫久聞大國丞相隆名,幸得拜見。
蠻方之人,多蒙丞相活命,皆感恩不淺。
”孔明問泉水之故。
老叟答曰:“軍所飲之水,乃啞泉之水也;飲之難言,數日而死。
此泉之外,又有三泉。
東南有一泉,其水至冷,人若飲之,咽喉無暖氣,身軀軟弱而死,名曰柔泉。
正南有一泉,人若濺之在身,手足皆黑而死,名曰黑泉。
西南有一泉,沸如熱湯,人若浴之,皮肉盡脫而死,名曰滅泉。
敝處有此四泉,毒氣所聚,無藥可治。
又煙瘴甚起,惟未、申、酉三個時辰可往來;餘者時辰,皆瘴氣密布,觸之即死。
”
孔明曰:“如此則蠻方不可平矣。
蠻方不平,安能并吞吳魏,再興漢室?有負先帝托孤之重,生不如死也!”老叟曰:“丞相勿憂。
老夫指引一處,可以解之。
”孔明曰:“老丈有何高見,望乞指教。
”老叟曰:“此去正西數裡,有一山谷。
入内行二十裡,有一溪名曰萬安溪。
上有一高士,号為‘萬安隐者’。
此人不出溪,有數十餘年矣。
其草庵後有一泉,名安樂泉。
人若中毒,汲其水飲之即愈。
有人或生疥癞,或感瘴氣,于萬安溪内浴之,自然無事。
更兼庵前有一等草,名曰‘薤葉芸香’。
人若口含一葉,則瘴氣不染。
丞相可速往求之。
”孔明拜謝,問曰:“承丈者如此活命之德,感刻不勝。
願聞高姓?”老叟入廟曰:“吾乃本處山神,奉伏波将軍之命,特來指引。
”言訖,喝開廟後石壁而入。
孔明驚訝不已,再拜廟神,尋舊路上車,回到大寨。
次日,孔明備信香禮物,引王平及衆啞軍,連夜望山神所言去處,迤逦而進。
入山谷小徑,約行二十餘裡,但見長松大柏,茂竹奇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