蜀漢建興七年,夏四月,孔明兵在祁山,分作三寨,專候魏兵。
卻說司馬懿引兵到長安,張合接見,備言前事。
懿令合為先鋒,戴淩為副将,引十萬兵到祁山,于渭水之南下寨。
郭淮、孫禮入寨參見。
懿問曰:“汝等曾與蜀兵對陣否?”二人答曰:“未也。
”懿曰:“蜀兵千裡而來,利在速戰;今來此不戰,必有謀也。
隴西諸路,曾有信息否?”淮曰:“已有細作探得各郡十分用心,日夜提防,并無他事。
隻有武都、陰平二處,未曾回報。
”懿曰:“吾已差人與孔明交戰。
汝二人急從小路去救二郡,卻掩在蜀兵之後,彼必自亂矣。
”二人受計,引兵五千,從隴西小路來救武都、陰平,就襲蜀兵之後。
郭淮于路謂孫禮曰:“仲達比孔明如何?”禮曰:“孔明勝仲達多矣。
”淮曰:“孔明雖勝,此一計足顯仲達有過人之智。
蜀人如正攻兩郡,我等從後抄到,彼豈不自亂乎?”正言間,忽哨馬來報:“陰平已被王平打破了,武都已被姜維打破了。
前離蜀兵不遠。
”禮曰:“蜀兵既已打破了城池,如何陳兵于外?必有詐也。
不如速退。
”郭淮從之。
方傳令教軍退時,忽然一聲炮響,山背後閃出一枝軍馬來,旗上大書“漢丞相諸葛亮”;中央一輛四輪車,孔明端坐于上;左有關興,右有張苞。
孫、郭二人見之,大驚。
孔明大笑曰:“郭淮、孫禮休走!司馬懿之計,安能瞞得過吾?他每日令人在前交戰,卻教汝等襲吾軍後。
武都、陰平吾已取了。
汝二人不早來降,欲驅兵與吾決戰耶?”郭淮、孫禮聽畢,大慌。
忽然背後喊殺連天,王平、姜維引兵從後殺來。
興、苞二将,又引軍從前面殺來。
兩下夾攻,魏兵大敗。
郭、孫二人棄馬爬山而走。
張苞望見,驟馬趕來;不期連人帶馬,跌入澗内。
後軍急忙救起,頭已跌破。
孔明令人送回成都養病。
卻說郭、孫二人走脫,回見司馬懿曰:“武都、陰平,二郡已失。
孔明伏于要路,前後攻殺,因此大敗,棄馬步行,方得逃回。
”懿曰:“非汝等之罪,孔明智在吾先。
可再引兵守把雍、郿二城,切勿出戰。
吾自有破敵之策。
”二人拜辭而去。
懿又喚張合、戴淩分付曰:“今孔明得了武都、陰平,必然撫百姓以安民心,不在營中矣。
汝二人各引一萬精兵,今夜起身,抄在蜀兵營後,一齊奮勇殺将過來;吾卻引軍在前布陣,隻待蜀兵勢亂,吾大驅人馬,攻殺進去:兩軍拚力,可奪蜀寨也。
若得此地山勢,破敵何難?”二人受計引兵而去。
戴淩在左,張合在右,各取小路進發,深入蜀兵之後。
三更時分,來到大路,兩軍相遇,合兵一處,卻從蜀兵背後殺來。
行不到三十裡,前軍不行。
張、戴二人自縱馬視之,隻見數百輛草車橫截去路。
合曰:“此必有準備。
可急取路而回。
”才傳令退軍,隻見滿山火光齊明,鼓角大震,伏兵四下皆出,把二人圍住。
孔明在祁山上大叫曰:“戴淩、張合可聽吾言。
司馬懿料吾往武都、陰平撫民,不在營中,故令汝二人來劫吾寨,卻中吾之計也。
汝二人乃無名下将,吾不殺害,下馬早降!”合大怒,指孔明而罵曰:“汝乃山野村夫,侵吾大國境界,如何敢發此言!吾若捉住汝時,碎屍萬段!”言訖,縱馬挺槍,殺上山來。
山上矢石如雨。
合不能上山,乃拍馬舞槍,沖出重圍,無人敢當。
蜀兵困戴淩在垓心。
合殺出舊路,不見戴淩,即奮勇翻身又殺入重圍,救出戴淩而回。
孔明在山上,見合在萬軍之中,往來沖突,英勇倍加,乃謂左右曰:“嘗聞張翼德大戰張合,人皆驚懼。
吾今日見之,方知其勇也。
若留下此人,必為蜀中之害。
吾當除之。
”遂收軍還營。
卻說司馬懿引兵布成陣勢,隻待蜀兵亂動,一齊攻之。
忽見張合、戴淩狼狽而來,告曰:“孔明先如此提防,因此大敗而歸。
”懿大驚曰:“孔明真神人也!不如且退。
”即傳令教大軍盡回本寨,堅守不出。
且說孔明大勝,所得器械馬匹,不計其數,乃引大軍回寨。
每日令魏延挑戰,魏兵不出。
一連半月,不曾交兵。
孔明正在帳中思慮,忽報天子遣侍中費袆赍诏至。
孔明接入營中,焚香禮畢,開诏讀曰:
街亭之役,咎由馬谡;而君引愆,深自貶抑。
重違君意,聽順所守。
前年耀師,馘斬王雙;今歲爰征,郭淮遁走;降集氐羌,複興二郡:威震兇暴,功勳顯然。
方今天下騷擾,元惡未枭,君受大任,幹國之重,而久自抑損,非所以光揚洪烈也。
今複君丞相,君其勿辭!伊利亞特
孔明聽诏畢,謂費袆曰:“吾國事未成,安可複丞相之職?”堅辭不受。
袆曰:“丞相若不受職,拂了天子之意,又冷淡了将士之心;宜且權受。
”孔明方才拜受。
袆辭去。
孔明見司馬懿不出,思得一計,傳令教各處皆拔寨而起。
當有細作報知司馬懿,說孔明退兵了。
懿曰:“孔明必有大謀,不可輕動。
”張合曰:“此必因糧盡而回,如何不追?”懿曰:“吾料孔明上年大收,今又麥熟,糧草豐足;雖然轉運艱難,亦可支吾半載。
安肯便走?彼見吾連日不戰,故作此計引誘。
可令人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