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三國演義 第104回 隕大星漢丞相歸天 見木像魏都督喪膽

首頁
    卻說姜維見魏延踏滅了燈,心中忿怒,拔劍欲殺之。

    孔明止之曰:“此吾命當絕,非文長之過也。

    ”維乃收劍。

    孔明吐血數口,卧倒床上,謂魏延曰:“此是司馬懿料吾有病,故令人來探視虛實。

    汝可急出迎敵。

    ”魏延領命,出帳上馬,引兵殺出寨來。

    夏侯霸見了魏延,慌忙引軍退走。

    延追趕二十餘裡方回。

    孔明令魏延自回本寨把守。

     姜維入帳,直至孔明榻前問安。

    孔明曰:“吾本欲竭忠盡力,恢複中原,重興漢室;奈天意如此,吾旦夕将死。

    吾平生所學已著書二十四篇,計十萬四千一百一十二字;内有八務,七戒,六恐,五懼之法。

    吾遍觀諸将,無人可授,獨汝可傳我書。

    切勿輕忽!”維哭拜而受。

    孔明又曰:“吾有‘連弩’之法,不曾用得。

    其法:矢長八寸,一弩可發十矢;皆畫成圖本。

    汝可依法造用。

    ”維亦拜受。

    孔明又曰:“蜀中諸道,皆不必多憂;惟陰平之地,切須仔細。

    此地雖險峻,久必有失。

    ”又喚馬岱入帳,附耳低言,授以密計,囑曰:“我死之後,汝可依計行之。

    ”岱領計而出。

    少頃,楊儀入。

    孔明喚至榻前,授與一錦囊,密囑曰:“我死,魏延必反;待其反時,汝與臨陣,方開此囊。

    那時自有斬魏延之人也。

    ”孔明一一調度已畢,便昏然而倒,至晚方蘇,便連夜表奏後主。

    後主聞奏大驚,急命尚書李福,星夜至軍中問安,兼詢後事。

    李福領命,趱程赴五丈原,入見孔明,傳後主之命。

    問安畢,孔明流涕曰:“吾不幸中道喪亡,虛廢國家大事,得罪于天下。

    我死後,公等宜竭忠輔主。

    國家舊制,不可改易。

    吾所用之人,亦不可輕廢。

    吾兵法皆授與姜維,他自能繼吾之志,為國家出力。

    吾命已在旦夕,當即有遺表上奏天子也。

    ”李福領了言語,匆匆辭去。

     孔明強支病體,令左右扶上小車,出寨遍觀各營,自覺秋風吹面,徹骨生寒;乃長歎曰:“再不能臨陣讨賊矣!悠悠蒼天,曷其有極!”歎息良久,回到帳中,病轉沉重,乃喚楊儀分付曰:“馬岱、王平、廖化、張翼、張嶷等,皆忠義之士,久經戰陣,多負勤勞,堪可委用。

    我死之後,凡事俱依舊法而行。

    緩緩退兵,不可急驟。

    汝深通謀略,不必多囑。

    姜伯約智勇足備,可以斷後。

    ”楊儀泣拜受命。

    孔明令取文房四寶,于卧榻上手書遺表,以達後主。

    表略曰: 伏聞生死有常,難逃定數。

    死之将至,願盡愚忠。

    臣亮賦性愚拙,遭時艱難;分符擁節,專掌鈞衡;興師北伐,未獲成功;何期病入膏肓,命垂旦夕;不及終事陛下,飲恨無窮!伏願陛下清心寡欲,約己愛民;達孝道于先皇,布仁恩于宇下;提拔幽隐,以進賢良;屏斥奸邪,以厚風俗。

    水浒傳 臣家有桑八百株,田五十頃,子孫衣食,自有餘饒。

    至于臣在外任,随身所需,悉仰于官,不别治生産。

    臣死之日,不使内有餘帛,外有餘财,以負陛下也。

     孔明寫畢,又囑楊儀曰:“我死之後,不可發喪。

    可作一大龛。

    将吾屍坐于龛中;以米七粒,放吾口内;腳下用明燈一盞;軍中安靜如常,切勿舉哀:則将星不墜。

    吾陰魂更自起鎮之。

    司馬懿見将星不墜,必然驚疑。

    吾軍可令後寨先行,然後一營一營緩緩而退。

    若司馬懿來追,汝可布成陣勢,回旗返鼓。

    等他來到,卻将我先時所雕木像,安于車上,推出軍前,令大小将士,分列左右。

    懿見之必驚走矣。

    ”楊儀一一領諾。

    是夜孔明令人扶出,仰觀北鬥,遙指一星曰:“此吾之将星也。

    ”衆視之,見其色昏暗,搖搖欲墜。

    孔明以劍指之,口中念咒。

    咒畢,急回帳時,不省人事。

    衆将正慌亂間,忽尚書李福又至;見孔明昏絕,口不能言,乃大哭曰:“我誤國家之大事也!”須臾,孔明複醒,開目遍視;見李福立于榻前,孔明曰:“吾已知公複來之意也。

    ”福謝曰:“福奉天子命,問丞相百年後,誰可任大事者?适因匆遽,失于谘請,故複來耳。

    ”孔明曰:“吾死之後,可任大事者,蔣公琰其宜也。

    ”福曰:“公琰之後,誰可繼之?”孔明曰:“費文偉可繼之。

    ”福又問:“文偉之後,誰當繼者?”孔明不答。

    衆将近前視之,已薨矣。

    時建興十二年秋八月二十三日也。

    壽五十四歲。

    後杜工部有詩歎曰: 長星昨夜墜前營,訃報先生此日傾。

    虎帳不聞施号令,麟台唯有着勳名。

    空餘門下三千客,辜負胸中十萬兵。

    好看綠陰清晝裡,于今無複雅歌聲!白樂天亦有詩曰: 先生晦迹卧山林,三顧那逢賢主尋。

    魚到南陽方得水,龍飛天外便為霖。

    托孤既盡殷勤禮,報國還傾忠義心。

    前後出師遺表在,令人一覽淚沾襟。

     初蜀長水校尉廖立,自謂才名宜為孔明之副,嘗以職位閑散,怏怏不平,怨謗無已。

    于是孔明廢之為庶人,徙之汶山。

    及聞孔明亡,乃垂泣曰:“吾終為左衽矣!”李嚴聞之,亦大哭病死。

    蓋嚴嘗望孔明複收己,得自補前過;度孔明死後,人不能用之故也。

    後元微之有詩贊孔明曰: 撥亂扶危主,殷勤受托孤。

    英才過管樂,妙策勝孫吳。

    凜凜出師表,堂堂八陣圖。

    如公存盛德,應歎古今無! 是夜天愁地慘,月色無光,孔明奄然歸天。

    姜維、楊儀遵孔明遺命,不敢舉哀,依
上一章 章節目錄 下一頁
推薦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