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第一百一十九回 魯智深浙江坐化 宋公明衣錦還鄉

首頁
    以終天年。

    未知主人意下若何?”盧俊義道:“自從梁山泊歸順宋朝已來,北破遼兵,南征方臘,勤勞不易,邊塞苦楚,弟兄殒折,幸存我一家二人性命。

    正要衣錦還鄉,圖個封妻蔭子,你如何卻尋這等沒結果?”燕青笑道:“主人差矣。

    小乙此去,正有結果。

    隻恐主人此去,定無結果。

    ”若燕青,可謂知進退存亡之機矣。

    有詩為證: 略地攻城志已酬,陳辭欲伴赤松遊。

     時人苦把功名戀,隻怕功名不到頭。

     盧俊義道:“燕青,我不曾存半點異心,朝廷如何負我?”燕青道:“主人豈不聞韓信立下十大功勞,隻落得未央宮前斬首。

    彭越醢為肉醬,英布弓弦藥酒。

    主公,你可尋思,禍到臨頭難走。

    ”盧俊義道:“我聞韓信,三齊擅自稱王,教陳豨造反;彭越殺身亡家,大梁不朝高祖;英布九江受任,要謀漢帝江山。

    以此漢高帝詐遊雲夢,令呂後斬之。

    我雖不曾受這般重爵,亦不曾有此等罪過。

    ”燕青道:“既然主公不聽小乙之言,隻怕悔之晚矣。

    小乙本待去辭宋先鋒,他是個義重的人,必不肯放。

    隻此辭别主公。

    ”盧俊義道:“你辭我,待要那裡去?”燕青道:“也隻在主公前後。

    ”盧俊義笑道:“原來也隻恁地。

    看你到那裡?”燕青納頭拜了八拜,當夜收拾了一擔金珠寶貝挑着,徑不知投何處去了。

     次日早晨,軍人收得字紙一張,來報複宋先鋒。

    宋江看那一張字紙時,上面寫道是: “辱弟燕青百拜懇告先鋒主将麾下:自蒙收錄,多感厚恩。

    效死幹功,補報難盡。

    今自思命薄身微,不堪國家任用,情願退居山野,為一閑人。

    本待拜辭,恐主将義氣深重,不肯輕放,連夜潛去。

    今留口号四句拜辭,望乞主帥恕罪。

     情願自将官诰納,不求富貴不求榮。

     身邊自有君王赦,淡飯黃齑過此生。

    ” 宋江看了燕青的書并四句口号,心中郁悒不樂。

    當時盡收拾損折将佐的官诰牌面,送回京師,繳納還官。

     宋兵人馬,迤逦前進。

    比及行至蘇州城外,隻見混江龍李俊詐中風疾,倒在床上,手下軍人來報宋先鋒。

    宋江見報,親自領醫人來看治李俊。

    李俊道:“哥哥休誤了回軍的程限,朝廷見責,亦恐張招讨先回日久。

    哥哥憐憫李俊時,可留下童威、童猛看視兄弟,待病體痊可,随後趕來朝觐。

    哥哥軍馬,請自赴京。

    ”宋江見說,心雖不然,倒不疑慮,隻得引軍前進。

    又被張招讨行文催趱,宋江隻得留下李俊、童威、童猛三人,自同諸将上馬赴京去了。

     且說李俊三人竟來尋見費保四個,不負前約。

    七人都在榆柳莊上商議定了,盡将家私打造船隻,從太倉港乘駕出海,自投化外國去了。

    後來為暹羅國之主。

    童威、費保等都做了化外官職,自取其樂,另霸海濱。

    這是李俊的後話。

     再說宋江等諸将一行軍馬,在路無話。

    複過常州、潤州相戰去處,宋江無不傷感。

    軍馬渡江,十存二三,過揚州,進淮安,望京師不遠了。

    宋江傳令,叫衆将各各準備朝觐。

    三軍人馬,九月二十後回到東京。

    張招讨中軍人馬,先進城去。

    宋江等軍馬,隻就城外屯住,紮營于舊時陳橋驿,聽候聖旨。

    宋江叫裴宣寫錄見在朝京大小正偏将佐數目,共計二十七員。

    正将一十二員:宋江、盧俊義、吳用、關勝、呼延灼、花榮、柴進、李應、朱仝、戴宗、李逵、阮小七。

    偏将一十五員:朱武、黃信、孫立、樊瑞、淩振、裴宣、蔣敬、杜興、宋清、鄒潤、蔡慶、楊林、穆春、孫新、顧大嫂。

    是日,宋江将大小諸将見在者,殁于王事者,錄其名數,寫成謝恩表章。

    仍令正偏将佐,俱各準備幞頭公服,伺候朝見天子。

    三日之後,上皇設朝,近臣奏聞。

    天子教宣宋江等面君朝見。

    正是: 雞鳴紫陌曙光寒,莺啭皇州春色闌。

     金阙曉鐘開萬戶,玉階仙仗擁千官。

     花迎劍珮星初落,柳拂旌旗露未幹。

     宣召邊庭征戰士,九重深處見天顔。

     當下早朝,道君天子升座,命侍禦引進宋江等,各具公服,入内朝見。

    此日東方漸明,宋江、盧俊義等二十七員将佐承旨,即忙上馬入城。

    東京百姓看了時,此是第三番朝見。

    想這宋江等初受招安時,卻奉聖旨,都穿禦賜的紅綠錦襖子,懸挂金銀牌面,入城朝見。

    破大遼之後回京師時,天子宣命,都是披袍挂甲,戎裝入城朝見。

    今番太平回朝,天子特命文扮,卻是幞頭公服,入城朝觐。

    東京百姓看了隻剩得這幾個回來,衆皆嗟歎不已。

     宋江等二十七人,來到正陽門下,齊齊下馬入朝。

    侍禦史引至丹墀玉階之下,宋江、盧俊義為首,上前八拜,退後八拜,
上一頁 章節目錄 下一頁
推薦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