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追憶似水年華 第三部 蓋爾芒特家那邊(2)

首頁
    千變萬化的肉體和紡織品的某個部分上。

    她可以一天換一張臉,一天換一身服飾,看到她我照樣會心慌意亂,手足無措。

    因為透過這不斷變化的臉孔和服飾,透過這新的衣領和陌生的臉頰,我依然感覺得到是德·蓋爾芒特夫人。

    我鐘情的是這個指揮着這一切的看不見的女人。

    就是她,她對我有敵意,我就會黯然神傷;她靠近我,我就會心慌意亂,惶惑不安;我渴望能把她征服,把她的朋友從她的身邊統統趕走。

    她可以插一根醒目的藍羽毛,也可以炫耀她赭紅色*的肌膚,她這些行動對我不會喪失意義。

     我自己倒沒有覺出德·蓋爾芒特夫人讨厭每天在路上遇到我,不過,我從弗朗索瓦絲的臉上看出了幾分。

    每天早晨,當弗朗索瓦絲侍候我出門時候,她的臉上充溢了冷漠、責備和憐憫。

    我剛開口問她要我的衣服,就感覺到從她那張肌肉收縮、神态尴尬的臉上升起了一股逆風。

    我根本沒有想赢得弗朗索瓦絲的信任,我覺得這是白費力氣。

    她擁有一種神秘的力量–這對我始終是個謎–能迅速知道我們–我和我的父母親–會發生什麼不愉快的事情。

    也許這算不上一種超自然的力量,可以用某些特殊的情報手段來解釋。

    有些野蠻部族就是通過一種特殊的方式獲得某些信息的,要比郵局把這些信息傳送到歐洲殖民地早好幾天,其實不是通過心靈感應,而是借助于烽火,從一個山崗傳到另一個山崗,最後傳到他們那裡。

    因此,就我每天上午散步這個特殊情況而言,可能是德·蓋爾芒特夫人的仆人聽到他們的女主人對每天在路上遇見我表露過厭煩情緒,而他們也可能把這些話講給弗朗索瓦絲聽。

    說實話,即使我父母不讓弗朗索瓦絲而讓另一個人來侍候我,情況也不會好到哪裡去。

    從某種意義上講,弗朗索瓦絲比别的仆人要少一些仆人氣。

    她的感覺,她的善良和慈愛,她的嚴厲和高傲,她的狡狯和局限性*,她的白皙的肌膚和紅兮兮的雙手,都說明她是個鄉下姑娘,她的父母親”日子過得挺不錯”,但後來破産了,不得不送她出來當仆人。

    她在我們家好比是鄉村的空氣和一家莊園的社會生活,五十年前,它們被一種颠倒的旅行–不是旅行者走向旅遊勝地,而是旅遊勝地走向旅遊者–帶到了我們家中。

    正如基地區博物館中的玻璃櫥櫃裝飾着農婦們制作并用金銀線鑲邊的稀奇古怪的物品一樣,我們巴黎那套單元房間也裝飾着弗朗索瓦絲從傳統和地方的觀念汲取的臣服于源遠流長規則的話語。

    她善于繪聲繪色*地描述–就好象用彩色*絲絨刺繡一樣–她兒時的櫻桃樹和小鳥,她母親的靈床。

    這一切她都還記憶猶新,曆曆在目。

    但是盡管如此,當她踏進巴黎,到我家當仆人後,沒過多久就和各層樓上的仆人在意見上和法學觀念上一緻起來了(更何況任何人處在她的地位也會有同樣的變化),她因不得不對我們表示尊敬而耿耿于懷,把五樓的廚娘罵她主人的粗話學給我們聽,那副揚眉吐氣的神情使我們生平第一次感到和五樓那個令人讨厭的女房客有了共同的利害關系,我們不禁心想,也許我們真的是主人呢。

    弗朗索瓦絲性*格的變化也許是不可避免的。

    有些極不正常的生活方式,必定孕育着某些瑕疵,就象法國國王的生活,他在凡爾賽宮,周圍是他的侍臣,他的生活和古埃及的法老和中世紀的威尼斯總督的生活一樣奇特,不僅是國王的生活,還得加上侍臣的生活。

    仆人的生活自然就更加奇特了,隻是習慣蒙住了我們的眼睛,使我們覺察不到。

    但是,即使我把弗朗索瓦絲辭退了,我仍然需要有一個仆人呆在我身邊,這人有同樣的甚至更加特别的缺點。

    因為我後來又用過好幾個仆人,仆人的一般缺點他們應有盡有,但到我家後仍然很快發生了變化。

    道高一尺,魔高一丈,為了不被我性*格的鋒利尖角刺傷,他們都在自己性*格相應的部位上裝進一個相應的凹角。

    相反,他們卻利用我的空子插進他們的尖角。

    而這些空子正因為是空子,我甚至還不知道它們的存在,也不知道我的仆人鑽空子伸過來的尖角。

    但是我的仆人得寸進尺,越變越壞,使我終于知道了存在于我性*格中的空子。

    正是通過他們不斷養成的缺點,我才看到了我固有的不可克服的缺點,可以說他們的性*格是我的性*格的反證。

    從前,我和我母親經常譏笑薩士拉夫人,因為她總是用”那一種人,那一類人”稱呼仆人。

    但我不得不承認,我不想更換弗朗索瓦絲,恰恰是因為換上來的仆人不可避免地還是屬于仆人那一種人,還會是我的仆人那一類的人。

     言歸正傳。

    我一生中每受到一次淩辱,事先都能在弗朗索瓦絲的臉上找到同情和安慰。

    看到她憐憫我,我就會惱火,就會打腫臉充胖子,說我沒有失敗,而是取得了成功。

    但是,當我看到她臉上流露出有節制的但又是明顯的懷疑神情時,看到她對她的預感充滿了信心時,我的謊言又不攻自破了。

    因為她了解事情的真相,但卻不吭聲,隻是動一動嘴唇,仿佛嘴裡塞滿了肉,在慢慢地咀嚼。

    她真不會講出去嗎?至少有很長的時間我是這樣認為的,因為那個時候我認為隻是通過說話才能告訴别人真情,連别人同我說的話我也會原封不動地把它們儲存在我敏感的大腦中,因此,我決不相信曾對我說過愛我的人會不愛我,就象弗朗索瓦絲一樣,當她在”報上”讀到有個神父或有個先生将違背郵局規定,免費給我們寄來能祛百病的靈丹妙藥或把我們的收入提高百倍的妙方時,她會深信不疑。

    (相反,如果我們的醫生給她最普通的藥膏治她的鼻炎,盡管她平時什麼樣的的痛苦都能忍受,卻會因為不得不給她的鼻子上藥而發出痛苦的呻吟,确信這藥”會使她的鼻子掉一層皮”,讓她沒臉見人。

    )弗朗索瓦絲第一個給我作出了樣子(這個道理我是後來才明白,而且付出了更痛苦的代價,讀者會在本書的最後幾卷中看到,是我的一個心愛的人給了我教訓),真情不說也會洩露出去,人們可以從無數的外表迹象,甚至從個性*世界某些看不見的、與自然界的大氣變化相類似的現象中搜集到。

    這樣也許更可靠,用不着等别人說出來,甚至對别人說的話根本不必重視。

    按說我是可以覺察到這個問題的,因為那時我自己說話也常常言不由衷,可我的身體和行為卻不由自主地洩露了隐情,弗朗索瓦絲一看便明白了真相;我是可以覺察到的,
上一頁 章節目錄 下一頁
推薦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