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追憶似水年華 第三部 蓋爾芒特家那邊(4)

首頁
    季諾上尉同他關系很好,因為盡管他老擺出一副神氣的樣子,但對小市民倒也随和。

    但是,親王在理發師那裡至少有五年的欠帳沒有償清,葡萄牙牌香水、君王牌香水、燙發鉗、剃刀、磨剃刀的皮帶和香波或發式,使親王的欠賬越來越多,自然理發師就更看重當場付錢,而且還有車馬的聖盧了。

    熱心的理發師了解到聖盧因為不能和他的情婦一起去布魯日而悶悶不樂,便乘給親王刮胡須之機同他講了這件事。

    親王被一件白大褂裹住了手腳,頭仰着,動也不敢動,怕被剃刀割了喉嚨。

    理發師叙述的一個年輕人的風流韻事博得了上尉親王的微笑–波拿巴式的寬容的微笑。

    他當然不大可能想到他的欠賬,但是,理發師說的話可以使一個公爵發脾氣,也可以使他發善心。

    反正他下巴額上的肥皂還沒有擦淨,他就批準假了,而且讓聖盧當晚就動身。

    至于理發師,他平時是個吹牛大王,要吹牛就得會撒謊,用離奇的謊言往自己臉上貼金,可這一次卻例外,他幫了聖盧的大忙,不僅閉口不提自己的功勞,而且以後再也沒對羅貝提這件事,好象虛榮心就要撒謊,既然不需要撒謊了,虛榮心也就變成了謙虛。

     羅貝的朋友們都對我說,不管我在東錫埃爾呆多久,也不管我什麼時候再來,如果羅貝不在,他們的馬車、住房和業餘時間都可歸我支配,我感到這些年輕人一心想用他們的奢侈品和青春活力來幫助我克服我的弱點。

     “再說,”聖盧的朋友們在懇求我留下後又說,”您為什麼不每年都來呢?您不是也感到這裡可愛的生活使您很快樂嗎? 您甚至就象一個老兵,對團裡發生的一切都感興趣。

    ” 他們把我稱作老兵,是因為看到我仍然興趣勃勃地要求他們根據自己的看法,把我知道名字的軍官按照他們的德才分一分類,就象從前讀中學時,我讓同學給法蘭西劇院的演員排一排隊一樣。

    如果聖盧的朋友在談到一個我從來都是聽人最先提到的将軍(如加利費或内格裡埃什麼的)時說:”内格裡埃呀,是最平庸的将軍了”,繼而抛出一個完美無缺、饒有趣味的新名字,如博将軍或謝斯蘭·德·勃艮第将軍,我會感到又驚又喜,就和從前看到迪龍或法布夫爾的名字大勢已去,被一個聞所未聞但突然變得赫赫有名的阿莫裡擊退時的心情完全一樣。

    ”啊!甚至比内格裡埃還要卓絕?在哪方面?請給我舉個例子。

    ”我希望他們把團裡的軍官甚至包括下級軍官作一個明确的區分,我想看他們是怎樣區分軍官的,從而掌握判斷軍人優劣的标準。

    在我最感興趣、最樂意聽人談論的軍官中,有一個是鮑羅季諾親王,因為我見到他的機會最多。

    可是,盡管聖盧和他的朋友無不公認這個漂亮的軍官管理他的騎兵中隊成績斐然,無與倫比,但他們誰都不喜歡他。

    當然,他們還是把德·鮑羅季諾先生同有些行伍出身并且是共濟會會員的軍官,那些獨善其身,與别人很少交往,保持軍士粗野外表的人區别對待,但似乎也不把他歸入貴族出身的軍官之列。

    不過,說實在的,即使在對待聖盧的态度上,他也和其他貴族軍官大不一樣。

    那些貴族出身的軍官知道羅貝還是個小小的士官,如果邀請他吃飯,他有權有勢的家庭會感到高興(要不是因為這點,他家才不會瞧得起他們呢),因此,當一個對年輕的中士可能有用的大人物到他們家作客時,他們會不失時機地邀請聖盧去赴宴。

    隻有德·鮑羅季諾上尉例外。

    他和羅貝僅僅保持工作關系,而且關系很不錯。

    親王的祖父曾被拿破侖皇帝冊封為元帥和公爵親王,續而又同皇室聯姻,後來他父親也娶了拿破侖三世的一個表妹,政變①後兩次出任部長,但他仍然感到聖盧和蓋爾芒特社交圈瞧不起他。

    既然和聖盧他們不志同道合,反過來他也就不把他們放在眼裡了。

    他也知道,盡管他同霍思措勒皇族②有親戚關系,但在聖盧眼裡他不是真正的貴族,而是莊園主的孫子;反過來他認為聖盧也沒什麼了不起,他父親的伯爵領地是拿破侖皇帝給确認的(聖日耳曼區的人稱之為重新冊封的伯爵),向皇帝要了個省長的官位,後來又申請了另一個職位,但比起當國務部長的鮑羅季諾親王殿下低一大截,得聽從他的指揮,給他寫信時稱他為”閣下”。

    這個鮑羅季諾親王還是皇帝的外甥呢。

     ①指拿破侖三世于1851年12月發動的軍事改變。

    此後拿破侖三世在法國實行獨裁,1852年12月稱帝,建立法蘭西第二帝國。

    
②德國古老的皇族。

    
可能比外甥還要近。

    據說,第一位鮑羅季諾公主曾随拿破侖一世流放厄爾巴島,因而很受皇帝喜愛,第二位公主深得拿破侖三世的歡心。

    在上尉那張安詳的臉上即使找不出拿破侖一世自然的臉部特征,至少也能發現同樣矯揉造作的威嚴;而他那憂郁而和善的眼神,長長的小胡子更能使人想到拿破侖三世。

    他和拿破侖三世是那樣驚人的相似,以緻發生了一件趣事:色*當①戰役後,他要求和拿破侖三世關在同一個監獄裡,他被帶到俾斯麥②跟前,普魯士首相開始一口拒絕,就象拒絕所有人的要求一樣,但他偶爾擡頭看了看這個正準備離開的青年,突然發現他和拿破侖三世十分相象,不由得驚呆了,于是改變主意,喊他回來,同意了他的請求。

     ①法國東北邊境馬斯河畔的城鎮。

    1870年9月,法軍在此被普魯士軍打敗,拿破侖三世舉白旗投降,後被囚禁監獄。

    
②俾斯麥(1815-1898),普魯士王國首相(1862-1890)、德意志帝國宰相(1870-1890)。

    任首相時,推行鐵血政策,發動丹麥戰争、普奧戰争和普法戰争,通過王朝戰争統一了德意志。

    
鮑羅季諾親王不肯主動接近聖盧和團裡另外幾名聖日耳曼社交圈的人(然而,他卻經常邀請兩個讨人喜歡的平民出身的中尉),是因為他以皇帝自居,對他的下級一概不放在眼裡,把他們區分成兩類。

    對于有自知之明的下級,他樂意同他們接近,因為他表面上雖然威嚴,其實脾氣随和而開朗,而對于另外一些自以為比别人高貴的下級,他便很少同他們交往,他不能容忍他們以高貴自恃。

    因此,盡管團裡所有的軍官都對聖盧殷勤、熱情,而
上一頁 章節目錄 下一頁
推薦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