都能象奧麗阿娜那樣和一切慣例決裂的。
但是,從某個角度看,應該說她是對的,她是想表明我們在那些來路不明的外國人面前卑躬屈膝的做法有點過分。
”
顯然,德·蓋爾芒特夫人深知,無論哪種做法都會引起評論,因此,她不僅會在别人不敢指望她參加的晚會上露面,而且,也會在”人人參加”某個晚會的那天閉門不出,或和丈夫一道去看戲,或者,當大家都以為她會戴一頂能使最美麗的鑽石黯然失色*的古冠冕光臨晚會時,她卻會不戴任何首飾,不穿任何禮服。
她反對重審德雷福斯案(不過她相信德雷福斯是無辜的,正如她身在上流社會,卻隻相信思想一樣),但她在利尼親王夫人家的一次晚會上的所做所為卻引起了轟動:當梅西埃将軍①出現時,女賓們都起立歡迎,唯獨她坐着不動,可是,當一個民族主義者開始演講時,她卻站起來,公然召喚她的仆人準備離開,以此表明她認為社交界不是議論政治的地方。
她崇尚伏爾泰精神,對宗教持懷疑态度,但在耶稣受難節的一次音樂會上,她卻因耶稣被搬上舞台,認為有失體統,在衆目睽睽之下中途退場。
誰都知道,每年節日開始的時刻,是十分重要的時刻,對那些最熱衷于社交生活的人也一樣:以緻阿蒙古侯爵夫人(她因為有需要講話的心理怪癖,再者,也由于缺乏敏感性*,常常會講出一些蠢話)在她父親德·蒙莫朗西先生逝世之際,對前來哀悼的人竟會作出這樣的回答:”當你的梳妝台上放着幾百封請柬,卻發生了這樣的悲傷事,這也許就更悲傷了。
”可是,即使在這樣的時刻,德·蓋爾芒特夫人也是與衆不同。
有人請她吃晚飯,怕别人搶先,趕緊發出請柬,可她卻以社交界人士難以想象的理由拒絕了:她要動身去遊覽她感興趣的挪威海灣。
社交界人士驚得目瞪口呆,然而,盡管他們不想仿效公爵夫人,但從她的行動中感受到從康德的著作中可以感受到的輕松:康德在最有力地論證了決定論後,向人們揭示,必然世界之上存在着自由世界。
任何發明創造,隻要是别人沒有想到的,能夠使人精神振奮,即使有些人不善于利用,也會感到大開眼界。
乘汽艇遊覽本不是什麼大事,但在應該閉門不出的假期乘汽艇遊覽,這就能使人耳目一新。
在古弗瓦西埃家的人看來,為遊覽挪威海灣而甘願放棄一百個晚宴或午宴,二百個茶會,三百個晚會,放棄星期一在歌劇院,星期三在法蘭西人劇院觀看最精彩的演出,這不會比《海底兩萬裡》②更好理解,但卻同樣使他們感受到德·蓋爾芒特夫人的獨立性*和魅力。
沒有一天不會聽到:”您知道奧麗阿娜最近說的那句話嗎?”要不就是:”您知道奧麗阿娜最近的新創造嗎?”不管聽到奧麗阿娜最近說的”話”也好,”奧麗阿娜的新創造”也好,人們總會重複地說:”這确确實實是奧麗阿娜的”,”這完完全全是奧麗阿娜的”,”這地地道道是奧麗阿娜的”。
關于奧麗阿娜的新創造,不妨舉一個例子。
奧麗阿娜代表一個愛國團體給德·馬斯貢紅衣主教複信(德·蓋爾芒特先生談起這位主教時,習慣稱呼他”德·馬斯貢先生”,因為他認為這符合法國舊傳統),大家絞盡腦汁,設想該怎樣寫這封信,認為開頭應寫”閣下”或”大人”,但往下卻不知該寫什麼了,而令大家瞠目結舌的是,奧麗阿娜借用了法蘭西學院的舊習慣,用”主教先生”或用”我的表兄”稱呼,這是蓋爾芒特家族和君主請求紅衣主教讓上帝把他們納入”他的神聖而高貴的衛隊”時常用的稱呼。
隻要在一次全巴黎都光臨的,上演精彩劇目的演出會上,當大家在帕爾馬公主、蓋爾芒特親王夫人或其他許多請她看戲的人的包廂中尋找德·蓋爾芒特夫人的時候,發現她一個人–她是在帷幕升起前來到的–穿一身黑衣服,戴一頂小帽子,坐在一張椅子上,就可以使大家談論”奧麗阿娜的新創造”了。
”對于值得一看的戲,應該從頭看起,”她解釋道。
她的解釋使古弗瓦西埃家的人議論紛紛,但讓蓋爾芒特家的人和帕爾馬公主驚歎萬分,他們驟然發現,看第一幕的”方式”要比參加完盛大宴會和晚會後趕來看最後一幕更标新立異,更聰明(可是,奧麗阿娜卻不是為了讓人大吃一驚)。
這就是德·蓋爾芒特夫人藉以讓人大吃一驚的種種方式。
帕爾馬公主知道,如果她向公爵夫人讨教文學或社交方面的問題,就要作好吃驚的思想準備,因此,公主殿下到公爵夫人家吃飯時,不管提什麼問題,都象在冒險,仿佛有兩股”海浪”中遊泳,憂心忡忡,但樂而忘返。
①梅西埃将軍(1833-1921),把德雷福斯送交軍事法庭的法國将軍。
②《海底兩萬裡》是法國著名科幻小說家儒爾·凡爾納的作品。
在聖日耳曼區起主宰作用的除蓋爾芒特公爵夫人的沙龍外,還有兩、三家幾乎是勢均力敵的沙龍,但是,德·蓋爾芒特夫人的沙龍和它們仍有許多區别,正如萊布尼茲①所承認的,每個單子在反映整個宇宙的同時,還給宇宙增添一種特殊的成分。
有些區别很不引起人好感。
例如,在德·蓋爾芒特夫人的沙龍中,總有一、兩個美女,她們所以能呆在這裡,全憑她們的姿色*,全憑德·蓋爾芒特先生拿她們的姿色*所派的用場。
看到她們在場,人們立即會知道女主人的丈夫是女性*魅力的鑒賞家,正如在其他沙龍中,看到幾幅意外的畫,就知道主人是一個藝術鑒賞家一樣。
她們彼此有點相象,因為公爵喜歡身材高大、灑脫而威嚴的女人,既有點象《米洛斯島的維納斯》②,又有點象《薩莫色*雷斯島的勝利女神》③。
她們常常是金發女郎,很少是褐色*的,偶爾也有紅棕色*的。
最近一個就長着一頭紅棕色*頭發,她叫阿巴雄子爵夫人,也來參加這次晚宴了。
德·蓋爾芒特先生曾愛她愛得發狂,在很長一段時間裡,他要她每天給他拍電報,有時候一天竟多達十封(這有點使公爵夫人惱火)。
當他到蓋爾芒特城堡度假時,他用信鴿同她聯系。
他是那樣離不開她,有一年冬天,當他不得不去帕爾馬過冬時,每星期都要回一趟巴黎,奔波兩天,就為了能看一看她。
①萊布尼茲(1646-1716),德國自然科學家、數學家,唯心主義哲學家,著有《單子論》等。
②《米洛斯島的維納斯》是1820年在希臘古代米洛斯遺址發現的半身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