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追憶似水年華 第四部(2)

首頁
    就象君主們在采取外交行動之前,往往用軍事行動來配合。

     ①惠斯勒(1834-1903),美國著名畫家,作品風格獨特,線條與色*彩和諧。

    
讓德·夏呂斯接受我的請求,同意引見,這并不如我想象的那麼難辦。

    一方面,近二十年間,這位堂吉诃德曾與多少架風車(往往是他認為對他不敬的親戚)激戰,又多少次擋駕,把”不受歡迎的人”排斥在蓋爾芒特家族這一家或那一家的大門之外,以緻蓋爾芒特家族的人都開始害怕會與他們所喜歡的朋友全鬧翻,至死也不能與某些在他們看來頗為好奇的新人交往,而這僅僅是為了迎合一位内弟或堂兄的毫無道理的深仇大恨,這位内弟或堂兄也許都恨不得大家為他而抛棄自己的妻子、兄弟、兒女。

    德·夏呂族的其他人要更精明,發現人們對他排斥他人的苛求已經不放在心上,設想一下未來、真擔心最終被抛棄的是他自己,于是開始作出部分犧牲,象俗話所說,開始”掉價”。

    另一方面倘若說他有能力,使得哪位讨厭的家夥一連幾月,甚至幾年過着單一的生活–誰要向這人發出邀請,他都絕不容忍,甚至會不自量力,敢像個搬運夫那樣赤膊上陣,與王後作對,根本不在乎對方的身份對他不利–那麼相反,因他動不動就大發雷霆,因此罵人的火藥就不可能不四散無力。

    ”蠢蛋,混賬家夥!得教訓教訓他,把他掃到臭水溝裡去,哎,這家夥,即使掃進了臭水溝,對城市衛生也會有害。

    ”他常常這樣破口大罵,甚至有時一人在家,讀到自以為對他大不敬的來信或想起别人傳給他的一句閑話,也會大罵一通。

    不過。

    一旦他對第二個混蛋發起火來,對第一個的怒氣使就煙消雲散,隻要此人對他有所恭敬的表示,先前引起的危機還來不及懷恨結仇,便很快被忘得一幹二淨。

    因此,盡管他對我抱有怨氣,我求他引我去見親王,也許本來是可以成功的,可我偏偏出了一念之差,為了避免他以為我是冒冒失失撞進府來,求他說情,讓我留下做客,我煞有介事地多說了一句:”您知道,我與他們很熟,親王夫人對我十分客氣。

    ””那好,既然您跟他們熟,還用得着我替您介紹嗎?”他冷冷地回答我,立即轉過身去,繼續和教廷大使、德國大使及一位我素不相識的人物裝着打惠斯特牌戲。

    追憶似水年華 這時,從埃吉伊翁公爵昔日放養稀有動物的花園深處,透過大敞的門扉,向我傳來了一陣深呼吸的聲音,仿佛恨不得一口氣吸進滿園春色*。

    那聲音漸漸靠近,我循聲走去,不料耳邊又響起了德·布雷奧代先生低低的一聲”晚安”,這聲音不象磨刀嚯嚯聲,更不象糟蹋莊稼地的野豬崽的嗷嗷亂叫,而象是一位救星救急時的慰問。

    此人不如德·蘇夫雷夫人有權有勢,但也不象她那樣生性*不樂于效勞,比起德·阿巴雄夫人,他和親王的關系也要随便得多,也許,他對我在德·蓋爾芒特家族所處的地位存有幻想,或許他比我自己還更了解我的地位舉足輕重,可開始幾秒鐘,我難以吸引他的注意力,隻見他鼻神經-乳-頭不停抽搐,鼻孔大張,左顧右盼,單片眼鏡後的那對眼睛瞪得滾圓,煞是好奇,仿佛面前有五百部奇觀。

    不過,聽清我的請求後,他欣然接受,領着我向親王走去,一副美滋滋、鄭重其事卻又俗不可耐的樣子,把我介紹給親王,仿佛向他奉上一碟花式糕點,一邊略加舉薦。

    蓋爾芒特公爵一高興起來,待人有多和藹、友好、随和,充滿情誼,那麼在我看來,親王待人就有多刻闆、正經、傲慢。

    他對我勉強一笑,嚴肅地叫了我一聲:”先生。

    ”我常聽公爵譏笑他表兄弟傲慢不遜。

    可是,親王剛開始和我說了幾句,那冷峻、嚴肅的語氣與巴贊和藹可親的話語形成了極為強烈的對照,我馬上便明白了,真正目中無人的正是一面就與您”稱兄道弟”的公爵,這兩個表兄弟中,真正謙遜的倒是親王。

    從他審慎的舉止中,我看到了一種更為高尚的情感,我不是說平等相待,因為這對他是不可想象的,但至少是對下屬應有的尊重,這就像在所有等級森嚴的圈子裡,比如在法院、醫學院,總檢察長或”院長”深知自己身居要職,表面都顯出一副傳統的傲慢氣派,可内心裡比起那些佯裝親熱的新派人物來,實際上要更真誠,若與他們相處熟了,就會覺得他們為人更善良,待人更友好。

    ”您是否打算繼續令尊先生的事業?”他問我,神态冷淡,但又不乏興趣。

    我猜想他這樣問我隻是出于禮貌,于是我簡明扼要給予回答,然後即離開了他,讓他接待新到的來賓。

     我一眼瞥見了斯萬,想和他攀談幾句,可恰在這時,我發現蓋爾芒特親王沒有站在原地接受奧黛特丈夫的問候,一見面,就象抽水泵那樣有力,猛地把他拖到了花園深處,有人傳說,甚至”要把他攆出門外”。

     上流社會的人都是那麼心不在焉,直到第三天,我才從報上得知一個捷克樂團兩天前演了整整一個夜場,同時了解到孟加拉戰火繼續不斷燃燒,眼下,我又集中了幾分注意力,想去觀賞一下著名的于貝爾·羅貝噴泉。

     噴泉位于林間空地的一側,周圍樹木環繞,樹木美不勝收,不少樹與噴泉一樣古老。

    遠遠望去,噴泉細長的一股,靜止不動,仿佛凝固了一般,微風吹拂,才見淡雅、搖曳的薄紗悠悠飄落,更為輕盈。

    十八世紀賦予了它盡善至美的纖纖身段,可噴泉的風格一旦固定,便似乎斷絕了它的生命。

    從此處看去,人們感覺到的與其是水,毋甯說是藝術品。

    噴泉頂端永遠氤氲着一團水霧,保持着當年的風采,一如凡爾賽宮上空經久不散的雲霧。

    走近一看,才發現噴泉猶如古代宮殿的石建築,嚴格遵循原先的設計,同時,不斷更新的泉水噴射而出,本欲悉聽建築師的指揮,然而行動的結果恰似違背了他的意願,隻見千萬股水柱紛紛噴濺,唯有在遠處,才能給人以同一股水柱向上噴發的感覺。

    實際上,這一噴射的水柱常被紛亂的落水截斷,然而若站在遠處,我覺得那水柱永不彎曲,稠密無隙,連續不斷。

    可稍靠近觀望,這永不中斷的水柱表面形成一股,可實為四處噴湧的水所保證,哪裡有可能攔腰截斷,哪裡就有水接替而上,第一根水柱斷了,旁邊的水柱緊接着向上噴射,一俟第二根水柱升至更高處,再也無力向上時,便由第三根水柱接替上升。

    附近,無力的水珠從水柱上灑落下來,途中與噴湧而上的姊妹相遇,時而被撞個粉碎,卷入被永不停息的噴水攪亂了的空氣渦流之中,在
上一頁 章節目錄 下一頁
推薦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