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追憶似水年華 第四部(12)

首頁
    221我一下子就看出來了,您不習慣。

    ” ①這又是一道諧音遊戲。

    瓦托(Watteau)是法國18世紀的著名畫家,與蒸汽機發明家瓦特(watt)構成諧音。

    
維爾迪蘭夫人來讓我看埃爾斯蒂爾畫的花,如果說我早就對此舉大不以為然,那麼進城赴晚宴則相反,竟令我如醉如癡,花樣煥然一新,沿着海岸遊覽,乘車扶搖直上,高出大海二百米,癡情醉意到了拉斯普利埃尚餘興未消。

    ”瞧,看我這個,”女主人對我說着,讓我看埃爾斯蒂爾雍容大雅的玫瑰畫,但由于插玫瑰的花壇油彩有點兒過重,玫瑰的鮮紅煞白反黯然失色*了。

    ”您以為他還會有這一手嗎?真夠棒的!而且,顔料有多美,塗抹起來可真有意思。

    我不能告訴您看他畫這些東西多有意思。

    人們感到他喜歡追求這樣的效果。

    ”女主人的目光茫然地停留在藝術家的這件贈禮上,這件禮物,不僅凝聚着他的偉大才華,而且凝結着他們長期的友誼,這種深情厚誼,除了他給她留下的這些紀念品外,都已蕩然無存了;這一朵朵鮮花,是昔日他為她本人采摘的,在花的後面,她仿佛又看到了畫花的那隻妙手,時值清晨,花剛摘下來,花放在桌子上,人靠在餐廳的扶手椅上,人面鮮花,待女主人吃中飯時,玫瑰花依然鮮豔,玫瑰畫也真容半露了。

    隻是真容半露,是因為埃爾斯蒂爾先得把花移植到我們不得不老呆在裡面的内花園來,然後才能看花作畫。

    在這幅水彩畫裡,他表現了他看到的,而且若沒有他,别人絕看不到的玫瑰花的顯聖;因而,可以說,這是一個新品種,這位畫家,猶如一位精于創造的園藝家,用這一新品種豐富了玫瑰家族。

    ”自從他離開小核心那天起,他這人就完蛋了。

    好象我的晚宴浪費了他的時間似的,好象我妨礙了他才能的發揮似的,”她用挖苦的口吻說。

    ”似乎經常光顧象我這樣的女人不會對一個藝術家有益!”她自負地動了動嚷了起來。

    緊挨着我們的德·康布爾梅先生早已坐下來了,他看到德·夏呂斯先生站着,便略微做了一下起身的動作,以示給他讓座。

    這樣讓座,在侯爵的思想裡,也許謹表禮貌而已。

    但德·夏呂斯先生偏要賦予此舉一種盡義務的含義,猶如一個普通的紳士知道自己對一位親王負有這種義務,而且并不認為,要建立自己的在先權,最好莫過于謝絕讓座。

    因而他嚷了起來:”可是怎麼回事!請别客氣!呀呀!”這種強烈而詭谲的抗議口氣頗有”蓋爾芒特”大家氣派,加上命令式的、沒有用的、親切的動作,就更鋒芒畢露了,而德·夏呂斯先生正是用的這套動作,把自己的雙手搭在德·康布爾梅先生的肩上,好象強逼他重新坐下,其實他本來沒有站起來。

    ”啊!瞧瞧,我親愛的,”男爵加重語氣說,”就缺少這一套了!沒有道理嘛!這年頭,大家把這一套留給了血統親王們去了。

    ”對于他們的府邸,我沒有表示多大的熱情,既沒有感動維爾迪蘭夫人,也沒有激動康布爾梅夫婦。

    因為,面對他們向我指點的美妙之處,面對他們激發我隐約回憶的美好東西,我漠然無動于衷;甚至有幾回,我向他們直言不諱,承認我感到失望,這裡的地名曾引起我浮想聯翩,可我卻找不到名副其實的東西。

    我氣惱了德·康布爾梅夫人,因為我對她說,我覺得這兒倒好象是在鄉下。

    相反,從門口吹來的穿堂風味卻令我聞風駐足。

    ”我看您喜歡氣流,”他們對我說道。

    一塊窗玻璃壞了,用一聲綠色*金絲光亮塔府綢封上,我對這塊布贊美了一番,可也沒取得更大的成功。

    ”多可惡!”侯爵夫人叫了起來。

    更糟糕的是,我說:”我最大的歡樂是我來的那陣子。

    當我聽到我的腳步在走廊裡回響的時候,我弄不清是否進入村zheng府的哪個辦公室,上面挂着邊區地圖,我以為進入了窮鄉僻壤哩。

    ”這一回,德·康布爾梅夫人斷然轉過臉去。

    ”您并不覺得這一切安排得太糟吧?”她丈夫愛憐地問她,體貼關懷之情就好象是他得知妻子怎麼受得了一次悲慘的對待。

    ”有漂亮的東西嘛。

    ”就好比說,您在别人家裡受到人家的排擠,惡意頓生,當可靠的好惡定規框不住公平的界限,就會覺得人家家裡人和房子一無是處:”是的,但它們放的不是地行。

    而且,以得那麼漂亮,原來就這樣子呀?””您已經看到了,”德·康布爾梅先生說,傷心中含有幾分堅定,”有幾幅儒伊的畫都露出了線頭,還有沙龍裡那些破爛的東西!””還有這塊大玫瑰花布,就象鄉下婆娘的蓋腳布,”德·康布爾梅夫人說,她那完全用于裝璜門面的文化堪稱理想主義哲學,印象主義繪畫和德彪西音樂。

    她不僅僅圖奢華的美名,而且圖情趣的雅号,她又說:”他們竟挂上了小窗簾!風格亂了套!您有什麼辦法!這些人呀,他們不懂,他們是從哪兒學來的呀?可能是些歇業的大商人。

    這對他們已經不壞了。

    ”那副燭台我看挺漂亮的,”侯爵說,人們卻不知道為什麼他把燭台排除在外,同樣,每當人們談到教堂,無論是夏爾特爾大教堂,雷姆斯大教堂,阿米安大教堂,抑或是巴爾貝克教堂,他總是不可避免地争着贊美的,也不外乎是:”管風琴的外觀,布道台和仁慈的事業。

    ””至于花園,就甭提它了,”德·康布爾梅夫人說。

    ”大刹風景了。

    不過是些歪歪扭扭延伸的小道。

    ” 我趁維爾迪蘭夫人請咖啡之機,看了一眼德·康布爾梅先生交給我的那封信,信中他母親請我去赴晚宴。

    寥寥數語,書法卻頗有個性*,此後我一看便能從别的字迹中将它辨認出宋,大可不必求助于特别假設技術,就好比畫家,用不着按秘方制造出來的稀有顔料來表現自己别出心裁的想象。

    即使是一個殘疾人,因受過沖擊而患了失寫症,落得個看字如看畫,讀也讀不懂的地步,他也會明白,德·康布爾梅夫人是屬于一個古老家族的人,熱心于文學和藝術的家族文化給貴族傳統吹來了一點新鮮的空氣。

    他也可以猜想出侯爵夫人大緻在哪個年頭學會寫字并同時學會演奏肖邦的作品。

    在那個時代,富有教養的人們都遵循講客套的準則,遵循說話連用三個形容詞的準則。

    一個贊美的形容詞對她是不夠用的
上一頁 章節目錄 下一頁
推薦內容